急性阑尾炎的病因主要包括阑尾管腔阻塞(如淋巴滤泡增生约占60%、粪石约占35%、异物等相对少见)、细菌入侵(阑尾管腔阻塞后细菌大量繁殖,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感染)、胃肠道疾病影响(如急性肠炎等可蔓延或致阑尾痉挛,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发病几率),同时特殊人群有不同提示,儿童阑尾壁薄易穿孔且大网膜发育不全,家长要关注症状并培养良好习惯;老年人症状不典型且常合并基础疾病,需积极控制病情并适当运动;孕妇阑尾位置改变诊断难,炎症可能诱发宫缩,治疗要兼顾孕妇和胎儿安全并注意饮食卫生。
一、阑尾管腔阻塞
1.淋巴滤泡明显增生:约占60%,多见于年轻人。阑尾黏膜下层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在出现感染等情况时,淋巴滤泡会明显增生,从而阻塞阑尾管腔。例如,当身体受到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启动,阑尾处的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导致管腔变窄甚至堵塞。年轻人的免疫系统较为活跃,淋巴组织增生相对更容易发生,所以患急性阑尾炎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较高。
2.粪石:约占35%。由于阑尾的特殊解剖结构,其开口狭小,系膜短,使阑尾卷曲,导致肠腔内的食物残渣、消化液等容易在阑尾腔内积聚形成粪石。当粪石堵塞阑尾管腔后,阑尾的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管腔内压力升高,血运障碍,进而引发炎症。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膳食纤维摄入过少、饮水不足等,容易导致便秘,增加了粪石形成的几率,从而增加患急性阑尾炎的可能性。
3.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相对较少见。如误食的异物进入阑尾管腔,或者阑尾本身因之前的炎症导致管腔狭窄,以及肠道寄生虫进入阑尾等情况,都可能造成管腔阻塞。有肠道蛔虫病史的患者,蛔虫有可能钻入阑尾,引起阑尾管腔梗阻和感染。
二、细菌入侵
当阑尾管腔阻塞后,阑尾腔内的细菌大量繁殖,分泌内毒素和外毒素,损伤黏膜上皮并使黏膜形成溃疡,细菌穿过溃疡进入阑尾肌层,导致阑尾缺血,最终造成梗死和坏疽。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等。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的患者,身体抵抗细菌的能力较弱,一旦阑尾管腔出现阻塞等情况,细菌更容易大量繁殖并引发感染,发生急性阑尾炎的风险也更高。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也可能使一些致病菌在阑尾内滋生,诱发炎症。
三、胃肠道疾病影响
1.如急性肠炎、炎性肠病、血吸虫病等,可直接蔓延至阑尾,或引起阑尾管壁肌肉痉挛,使血运障碍而致炎症。例如,患有急性肠炎时,肠道内的炎症可能通过黏膜层蔓延至阑尾,引发阑尾的炎症反应。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其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阑尾也容易受到波及,增加了患急性阑尾炎的风险。
2.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阑尾的正常蠕动和排空,使阑尾容易出现梗阻和感染。经常熬夜、过度劳累也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不利于抵御细菌感染,增加急性阑尾炎的发病几率。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阑尾壁薄,一旦发生梗阻,容易导致血运障碍,进而发生坏疽、穿孔。且儿童大网膜发育不全,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炎症容易扩散。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腹痛症状,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若孩子出现哭闹不止、拒食、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平时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预防便秘。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症状和体征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增加了手术风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要积极控制病情,在治疗急性阑尾炎时,医生会综合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老年人平时要注意适当运动,促进胃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3.孕妇:孕期女性子宫增大,会使阑尾的位置发生改变,炎症时体征不典型,诊断难度增加。而且炎症刺激可能诱发宫缩,导致流产或早产。孕妇患急性阑尾炎时,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孕妇和胎儿的安全,要及时就医,与医生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孕期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胃肠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