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女性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月经改变(周期延长或缩短、经量减少至停止,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致子宫内膜变化)、血管舒缩症状(潮热即面部颈部发红、轰热、出汗,重者频繁,夜间等易促发,盗汗是潮热伴随表现,与雌激素下降致血管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精神神经症状(情绪波动如激动、烦躁等,与雌激素影响神经递质平衡及生活压力、家族史有关;记忆力减退与雌激素缺乏致大脑记忆功能受影响及缺乏脑力锻炼有关)、泌尿生殖系统症状(阴道干涩因雌激素降低致阴道黏膜变化影响性生活及加重炎症风险,尿频、尿急、尿失禁因雌激素缺乏致泌尿系统结构功能改变及盆底肌松弛等)、骨骼肌肉症状(关节疼痛因雌激素缺乏致骨代谢失衡、肌肉功能受影响及生活方式问题加重,骨质疏松因雌激素缺乏致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增加及生活方式中缺乏日照、运动、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等加速发展)
血管舒缩症状
潮热:表现为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和颈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继之出汗,一般持续1-3分钟。轻者每日发作数次,重者十余次或更多,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这种血管舒缩症状的发生机制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血管收缩舒张功能不稳定有关。在年龄较大、卵巢功能衰退明显的女性中更为常见,且可能会影响女性的睡眠质量,导致夜间睡眠中因潮热出汗而醒来,长期的睡眠不足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盗汗:是潮热的一种伴随表现,即在睡眠中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同样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对于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盗汗可能会影响其睡眠的连续性和深度,进而对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
精神神经症状
情绪波动:女性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烦躁、焦虑、抑郁等。例如,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就大发脾气,或者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等。这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了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平衡有关,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变化会影响情绪调节。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女性本身有长期的高压力生活状态,在围绝经期时可能会使情绪波动的情况更加明显。对于有家族精神疾病史的女性,在围绝经期时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出现情绪问题的风险可能会相对增加。
记忆力减退:部分女性会感觉记忆力不如以前,表现为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等。这与雌激素缺乏对大脑的影响有关,雌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进入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会对大脑的记忆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生活方式中缺乏脑力锻炼的女性,记忆力减退的情况可能会更为突出。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阴道干涩: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萎缩,分泌物减少,导致阴道干涩,性生活时可能会出现疼痛等不适。这会影响女性的性生活质量,进而可能对夫妻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对于有妇科炎症病史的女性,在围绝经期时阴道干涩的情况可能会加重炎症的发生风险,因为干涩的阴道环境更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
尿频、尿急:盆底肌松弛以及尿道黏膜变薄等原因可导致泌尿系统症状,出现尿频、尿急的情况,甚至可能出现尿失禁。这是因为雌激素缺乏影响了泌尿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于老年女性,本身可能就存在盆底肌松弛的情况,在围绝经期时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加重,从而更容易出现尿频、尿急和尿失禁等问题。
骨骼肌肉症状
关节疼痛:常累及膝关节、髋关节等部位,表现为关节酸痛、僵硬等。这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代谢失衡,骨量丢失,同时肌肉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进入围绝经期后,女性骨量流失速度加快,如果本身有长期缺乏运动、钙摄入不足等生活方式问题,关节疼痛的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对于有既往关节疾病史的女性,如类风湿关节炎等,在围绝经期时关节疼痛可能会加重。
骨质疏松:雌激素缺乏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会使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增加。女性在绝经后,尤其是绝经后的前几年,骨量丢失速度较快。生活方式中如果缺乏日照、运动量少、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等,会进一步加速骨质疏松的发展。例如,长期室内工作、不经常外出晒太阳的女性,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