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相关检查包括妇科双合诊、三合诊用于了解子宫等情况;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CRP、阴道分泌物检查来判断感染等;影像学检查的B超可观察子宫等,MRI对子宫内膜炎诊断有价值;还有病原体检测的子宫内膜活检来明确炎症及病原体。具体而言,妇科双合诊了解子宫情况,不同年龄女性子宫大小等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等影响患病几率;三合诊增加经直肠检查,不同年龄段操作等有别;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通过相应指标判断炎症等,不同年龄人群等有差异;B超等影像学检查观察子宫等情况,不同年龄女性表现有差异;子宫内膜活检可明确炎症及病原体,不同年龄操作等有不同,有禁忌证需注意。总之,通过多种检查手段从不同方面对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相关情况进行诊断与评估。
一、妇科检查
1.妇科双合诊:医生通过阴道、腹部联合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以及有无压痛等情况。若患有子宫内膜炎,子宫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质地较软,且有明显压痛。不同年龄女性的子宫大小存在差异,青春期女性子宫相对较小,育龄期女性子宫大小处于相对稳定阶段,绝经后女性子宫会逐渐萎缩。生活方式健康的女性相对患病风险较低,但如果有不洁性生活史等不良生活方式则会增加患病几率,有妇科疾病病史的女性再次患子宫内膜炎的风险也会升高。
2.妇科三合诊:在双合诊基础上增加经直肠的检查,能更清晰地了解后盆腔情况,对于判断子宫内膜炎累及范围等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段女性进行三合诊时的操作力度和观察重点略有不同,青春期女性操作需更轻柔,绝经后女性因阴道萎缩等情况也需注意操作规范。有盆腔手术史等病史的女性在进行三合诊时要特别告知医生病史,以便医生准确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通过检测血液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指标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提示可能有炎症反应。不同年龄人群的血常规正常参考值有所差异,儿童的白细胞计数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生活方式中经常熬夜、缺乏运动等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后血常规异常的风险,有血液系统疾病等病史的人群血常规结果可能会有特殊表现。
2.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反应时会迅速升高。其升高程度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不同性别在炎症状态下CRP的变化可能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年龄阶段对炎症的反应不同,儿童的CRP敏感性可能更高。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酗酒等会影响机体对炎症的反应,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史的人群CRP可能会有异常波动。
3.阴道分泌物检查:可以检测阴道分泌物中是否有病原菌,如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通过显微镜观察分泌物涂片,能发现异常的病原体形态等。不同年龄女性的阴道微生态环境不同,青春期女性阴道乳酸杆菌相对较少,绝经后女性阴道内环境呈偏碱性等。有过阴道用药史的女性在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时需告知医生,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可以观察子宫的形态、大小、子宫内膜厚度等情况。子宫内膜炎时可能出现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等表现。不同年龄女性的子宫B超表现有差异,青春期女性子宫及内膜处于发育阶段,绝经后女性子宫及内膜会有萎缩性改变。生活方式中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B超表现,有子宫肌瘤等病史的女性进行B超时要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2.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能更清晰地显示子宫肌层受累情况等,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不同年龄人群进行MRI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检查参数等,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的人群要提前告知医生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MRI检查。
四、病原体检测
1.子宫内膜活检:通过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及病原体培养等。病理检查可以明确子宫内膜的炎症改变,病原体培养能确定具体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对于有异常子宫出血等症状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炎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此项检查。不同年龄女性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时的操作难度和风险略有不同,青春期女性相对操作难度稍大,需更加谨慎。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史的女性禁忌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检查后要注意休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