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是子宫颈的炎症,由病原体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有症状者表现为阴道分泌物等异常,通过病原体检测等诊断,针对病原体治疗等;宫颈糜烂曾被误认是独立疾病,实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生理现象,单纯异位通常无症状,有症状时需鉴别并相应处理;年龄方面青春期、育龄期、绝经后女性各有特点,性别上主要影响女性,生活方式中性生活不卫生、过度清洁阴道、免疫力低下等会影响,需注意相应应对。
一、定义与本质
1.宫颈炎:是子宫颈发生的炎症,包括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宫颈管黏膜炎症。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由化学物质刺激、机械性刺激或损伤、阴道菌群紊乱等原因导致。病原体主要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
2.宫颈糜烂:曾经是一个困扰了很多女性的一个疾病,在过去的医学教科书上,还有宫颈糜烂的所谓分度诊断,称之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但其实宫颈糜烂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这一生理现象。柱状上皮异位是因雌激素的作用,宫颈管内口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管外口,呈现出“糜烂”样改变。
二、临床表现
1.宫颈炎: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甚至从宫颈管流出,宫颈触痛、触之易出血。
2.宫颈糜烂:单纯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通常无明显症状,仅在受到感染或其他刺激时出现白带异常、接触性出血等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与诊断方法
1.宫颈炎:
病原体检测:取宫颈管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体检测,如淋病奈瑟菌的核酸检测、沙眼衣原体的核酸检测等,以明确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
白细胞检测:宫颈管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中白细胞增多,提示有炎症。宫颈管脓性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中性粒细胞>30/高倍视野;阴道分泌物湿片检查白细胞>10/高倍视野。
2.宫颈糜烂:主要通过妇科检查进行诊断,医生肉眼观察宫颈外观即可初步判断,但需与宫颈上皮内瘤变或早期宫颈癌相鉴别,通常需要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和HPV检测,必要时行阴道镜及宫颈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治疗原则
1.宫颈炎:
针对病原体的治疗:对于淋病奈瑟菌感染所致的宫颈炎,常用药物有头孢曲松钠、头孢克肟等;对于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宫颈炎,常用药物有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
对症治疗:若患者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可使用阴道局部用药缓解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宫颈糜烂:
无症状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一般无需治疗,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即可。
有症状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如合并宫颈炎等情况,需针对合并的炎症进行相应治疗。
五、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及应对
1.年龄:
青春期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容易出现生理性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一般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仍需注意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宫颈炎等异常情况。
育龄期女性:此阶段女性性生活相对活跃,若不注意性生活卫生等,容易发生宫颈炎。同时,育龄期女性也是宫颈癌筛查的重点人群,需按照规范进行TCT和HPV检测。
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一般会消退,但仍需关注宫颈局部情况,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警惕老年期可能出现的宫颈病变。
2.性别:宫颈炎和宫颈糜烂主要发生在女性群体中,男性一般不会发生宫颈相关的此类病变,但男性的不洁性生活等可能会导致女性感染病原体而引发宫颈炎等疾病,所以男性在性生活中也应注意卫生,避免将病原体传染给女性伴侣。
3.生活方式:
性生活不卫生:性生活时不注意卫生,容易将病原体带入阴道,引发宫颈炎等疾病。建议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洗外生殖器,使用安全套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
过度清洁阴道:部分女性过度清洁阴道,破坏了阴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容易导致阴道菌群紊乱,进而增加宫颈炎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应注意适度清洁阴道,保持阴道微生态平衡。
免疫力低下: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发生宫颈炎。建议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