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病史采集排查月经、生育、手术相关病史;体格检查进行盆腔及其他部位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MRI;血清学检查检测CA125及其他指标,综合多方面排查以排除或明确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情况排查有侧重,需合理选检查项目提高准确性
一、病史采集排查
1.月经相关病史
详细询问月经周期、经期时长、经量情况。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情况,但这并非特异性表现,其他妇科疾病也可能有类似月经改变。例如,子宫肌瘤患者也常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
关注痛经情况,包括痛经开始时间、疼痛部位、疼痛性质及程度。原发性痛经多从月经初潮后不久开始,疼痛多为下腹痉挛性疼痛;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往往进行性加重,疼痛部位多为下腹深部和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大腿等部位,疼痛程度可能逐渐加剧,且一般止痛药物缓解效果可能不佳。
2.生育相关病史
了解是否有不孕史,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约30%-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不孕。同时询问是否有反复流产史等,这些生育相关情况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关联。
3.手术史
排查是否有盆腔手术史,如剖宫产、卵巢囊肿剥除术等。盆腔手术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风险。例如,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组织可能种植在手术切口处,形成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二、体格检查排查
1.盆腔检查
双合诊检查时,注意子宫后方、子宫骶骨韧带、直肠子宫陷凹等部位是否有触痛性结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在这些部位触及结节,结节质地多较硬,有触痛。但要注意与盆腔炎症性包块等其他疾病相鉴别,盆腔炎症性包块也可能有触痛,但炎症包块多有压痛、反跳痛等表现,且常有盆腔炎病史。
检查附件区是否有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病灶可侵犯卵巢形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附件区可触及与子宫粘连的囊性包块,边界多不清,活动度差,有一定张力。不过,卵巢囊肿也有多种类型,如单纯性卵巢囊肿等,需要进一步鉴别。
2.其他部位检查
对于怀疑有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检查腹壁手术瘢痕处是否有结节,结节大小、活动度及触痛情况等。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结节多与月经周期相关,经期结节增大、疼痛加剧,经后缩小、疼痛减轻。
三、影像学检查排查
1.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盆腔内情况。对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超声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附件区无回声区,壁厚,内可见密集点状回声。但超声检查也有一定局限性,对于较小的异位病灶可能难以发现,且需要与其他卵巢囊性病变相鉴别,如卵巢单纯性囊肿、卵巢皮样囊肿等。
经腹部超声可观察盆腔整体情况,但对于盆腔深部的异位病灶显示可能不如经阴道超声清晰。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显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于盆腔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较高。它可以清晰显示病灶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例如,能准确判断病灶是否侵犯直肠、膀胱等邻近器官,但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且对于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可能难以普遍开展。
四、血清学检查排查
1.CA125检查
CA125是一种糖蛋白性肿瘤相关抗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常升高,但一般多低于350U/ml。然而,CA125升高并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所特有,一些其他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卵巢上皮性癌等也可导致CA125升高,所以CA125检查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指标,不能单独依据CA125升高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
2.其他血清学指标
近年来,一些新的血清学指标如抗子宫内膜抗体等也在研究中,但目前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规排查,其诊断价值还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验证。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等多方面的排查,综合分析患者情况,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或明确诊断。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不同病史的患者,在排查过程中需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例如,年轻女性有痛经进行性加重及不孕史时,需更细致地进行相关检查;有盆腔手术史的患者要重点询问手术情况并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同时,在排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合理选择检查项目,以提高排除或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