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是已婚妇女中多见的慢性宫颈炎表现,由慢性炎症刺激、内分泌紊乱、分娩等损伤致宫颈管黏膜增生突出形成。有阴道异常出血、肿物脱出等表现,通过妇科检查、宫颈活检诊断,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较好但易复发,育龄期、绝经后及有慢性妇科炎症病史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基本情况
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表现的一种,在已婚妇女中比较多见。它是由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因子宫有排除异物倾向,可使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
二、发病原因
1.慢性炎症刺激:长期的阴道炎、宫颈炎等慢性炎症持续作用,不断刺激宫颈局部组织,导致黏膜过度增生,进而形成息肉。例如,一些女性不注意个人卫生,性生活不洁净等,容易引发宫颈的慢性炎症,增加宫颈息肉的发生风险。
2.内分泌紊乱: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与宫颈息肉的形成有关。雌激素能促进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本身的发育,同时子宫内膜增生而产生月经。过高的雌激素水平会促使宫颈黏膜过度增生,从而容易形成息肉。在青春期前或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较低,宫颈息肉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而在育龄期女性,尤其是雌激素水平波动较大时,更易发病。
3.其他因素:分娩、流产、手术操作等对宫颈造成损伤,也可能为病原体入侵创造条件,进而引发炎症,导致宫颈息肉的形成。比如多次人工流产的女性,宫颈受到的损伤较多,患宫颈息肉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
三、临床表现
1.阴道异常出血:主要表现为少量点滴出血、鲜红色,或在性生活后少量出血,有时被误认为是“回经”。部分患者平时可有黄色白带,多数有异味,或白带中带有血丝。对于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女性,首先应考虑宫颈息肉的可能,但也需要排除其他更严重的疾病。
2.肿物从阴道脱出:未婚患者多表现为阴道口有肿物脱出。息肉较大时,可能在妇科检查时被发现,医生用窥器打开阴道即可看到宫颈口有单个或多个带蒂的肿物,质地柔软,色红。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阴道窥器检查,可直接观察到宫颈息肉的大小、位置、形态等。息肉一般呈舌形,蒂细长,色鲜红,质软而脆,易出血。
2.宫颈活检:为了明确息肉的性质,有时需要进行宫颈活检。将息肉组织取下送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病理检查可以确定息肉是炎性的还是有其他异常病变。
五、治疗与预后
1.治疗方法:宫颈息肉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一般在消毒外阴、阴道、宫颈后,用止血钳夹住息肉蒂部,向一个方向旋转,将息肉摘除。小息肉用血管钳即可钳除,稍加压迫止血,或在颈口处塞以纱布一块,24小时取出。术后将切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较大、有蒂的息肉,可能需要在扩张宫颈后进行摘除。
2.预后情况:宫颈息肉切除后预后一般较好,但容易复发。因为如果宫颈的慢性炎症没有得到彻底消除,息肉仍有复发的可能。所以在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积极治疗阴道炎、宫颈炎等慢性炎症,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复发的息肉并及时处理。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较大,且可能有生育、流产等情况,更容易受到宫颈炎症的影响而发生宫颈息肉。这类女性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宫颈息肉并处理,减少对生育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若宫颈息肉较大或影响受孕,可能需要在孕前将息肉摘除,以提高受孕几率和保证孕期宫颈的健康。
2.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患宫颈息肉时,虽然恶性病变的概率相对育龄期女性低,但仍需要重视。因为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阴道流血等症状时,首先要排除宫颈息肉,但也不能忽视其他如子宫内膜癌等恶性疾病的可能。所以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异常流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宫颈活检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3.有慢性妇科炎症病史的女性:本身就有慢性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的女性,患宫颈息肉的风险较高。这类女性除了积极治疗现有的妇科炎症外,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加强个人卫生护理,如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的内裤等。同时,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密切关注宫颈的情况,一旦发现有宫颈息肉的迹象,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息肉进一步发展和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