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是常见妇科症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包括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的正常闭经;病理性涉及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生殖道异常(处女膜闭锁、先天性无阴道)、其他疾病(严重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出现闭经要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病史、体格及辅助检查(性激素六项、B超等)诊断,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女性闭经需分别关注并及时处理。
一、明确闭经定义及分类
闭经是常见的妇科症状,表现为无月经或月经停止。可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原发性闭经指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继发性闭经指正常月经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
二、常见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生理性因素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出现月经不规律甚至闭经情况。这是正常生理过程,一般随着年龄增长,HPO轴逐渐完善,月经会逐渐规律。此阶段应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节食减肥,因为过度节食会导致体重过低,影响HPO轴功能而引起闭经。
妊娠期:怀孕后体内激素变化会导致月经停止,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特殊处理,做好孕期保健即可。
哺乳期:哺乳期女性体内泌乳素水平升高,会抑制排卵,从而导致闭经,这也是正常生理过程,一般断奶后月经会逐渐恢复。哺乳期女性要注意合理营养,保证乳汁质量,同时密切关注月经恢复情况,若断奶后较长时间仍未恢复月经,需及时就医排查。
(二)病理性因素
内分泌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闭经、多毛、肥胖等。其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患者需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同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药物治疗,如使用调节月经周期的药物等,但具体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进行促排卵治疗等。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影响月经。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干扰HPO轴功能,导致月经紊乱、闭经;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也会影响月经,出现闭经等情况。患者需要就医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补充甲状腺素等。
生殖道异常
处女膜闭锁:由于处女膜无孔,月经血无法排出,导致青春期后逐渐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闭经。这种情况需要通过手术切开处女膜进行治疗,手术一般较为简单,预后良好。
先天性无阴道:常合并先天性无子宫或始基子宫,表现为原发性闭经。对于有治疗需求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阴道成形术等,但需要综合评估患者情况。
其他疾病
严重营养不良:长期摄入不足会导致身体处于低营养状态,影响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包括HPO轴的功能,从而引起闭经。患者需要调整饮食结构,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慢性疾病:如结核病、严重贫血等慢性疾病也可能影响月经,导致闭经。对于结核病患者,需要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对于严重贫血患者,需要积极治疗贫血原发病,纠正贫血状态,随着身体状况的改善,月经可能会逐渐恢复。
三、就医检查与诊断
当出现经常闭经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等,还会进行体格检查,如身高、体重、第二性征发育情况等。然后会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如性激素六项检查,了解体内激素水平;B超检查,观察子宫、卵巢等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对于怀疑有内分泌疾病的患者,可能还会进行甲状腺功能、血糖等相关检查。通过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明确闭经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青春期女性:此阶段闭经若为生理性,一般无需过度紧张,但要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关注自身身体变化,若闭经情况持续不改善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严重腹痛等),需及时就医。
育龄期女性:若闭经是病理性因素导致,尤其是涉及内分泌疾病或生殖道异常等情况,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因为闭经可能会影响生育功能等。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复查等。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出现闭经可能是正常的生理过渡,但也需要排除其他病理性因素。此阶段女性要注意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相关健康体检,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