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不同时期有不同CT影像学表现,早期有磨玻璃影(肺外周带多见,不同年龄段、性别表现无明显差异,有基础疾病者进展快)和小斑片影(与局部肺泡炎症等有关,婴幼儿、孕期、长期吸烟及有既往肺部疾病病史者表现需特殊关注);进展期有实变影(老年患者病情重,男性、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有基础病史者实变影相关情况不同)和间质改变(不同年龄人群、女性更年期后、有职业粉尘接触史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间质改变表现有差异);恢复期有条索影(儿童吸收快,女性特殊时期、生活方式及营养状况不同者条索影吸收不同,有肺部感染史者需对比观察再次感染情况)和磨玻璃影吸收或残留(年龄大、男性不良生活方式、有基础疾病且控制不佳及重症病史者相关表现不同)。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CT影像学表现
(一)早期表现
1.磨玻璃影
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较为常见的早期CT表现。在肺外周带多见,病理基础主要是肺泡间隔增宽、肺泡内渗出等。从年龄因素看,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出现,但儿童患者磨玻璃影的分布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多肺叶受累;从性别角度,尚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磨玻璃影表现不同的明确证据;生活方式方面,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磨玻璃影进展相对更快,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和修复能力;对于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病史的患者,早期磨玻璃影提示病毒开始在肺部引发炎症反应。
2.小斑片影
表现为肺内小的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欠清。其形成机制与局部肺泡炎症、渗出等有关。在年龄方面,婴幼儿患者小斑片影的呈现可能更需密切观察,因为婴幼儿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使得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女性患者在孕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时,小斑片影的观察需要考虑孕期生理变化对肺部影像的影响,孕期激素变化等可能影响肺部炎症的表现;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本身肺部基础可能较差,小斑片影的出现可能提示病毒感染加重了肺部原有损伤;对于有既往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小斑片影可能是原有疾病与病毒感染叠加的表现。
(二)进展期表现
1.实变影
病变范围扩大,肺组织内出现致密的实变区域,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等。从年龄来看,老年患者出现实变影时病情往往相对较重,因为老年人肺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下降,病毒感染后更易发展为肺实变;男性患者在感染后出现实变影的概率在一些研究中虽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治疗和预后观察上需关注男性可能存在的一些生理特点对病情的影响;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出现实变影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不健康生活方式会削弱机体免疫力,使病毒更易导致肺部严重炎症;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实变影出现的概率增加,且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因为基础疾病导致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本就受限,病毒感染进一步加重了肺部的病理改变。
2.间质改变
可见肺间质增厚等表现,病理上与肺间质的炎症、水肿等有关。不同年龄人群间质改变的程度可能不同,儿童患者间质改变相对成人可能更隐匿,需要更细致的影像观察;女性在更年期后,自身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肺间质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从而使间质改变的表现有一定特点;有职业粉尘接触史的患者,其肺间质原本可能已有一定损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间质改变会更明显;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间质改变可能会加重,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本身影响免疫系统,病毒感染进一步干扰了免疫平衡,导致肺间质炎症加重。
(三)恢复期表现
1.条索影
肺部出现条索状的纤维病灶,是肺部修复过程中的表现。对于儿童患者,恢复期条索影的吸收可能相对较快,因为儿童组织修复能力较强;女性患者在产后等特殊时期,身体处于恢复阶段,条索影的吸收可能受激素等因素影响,需要关注身体整体恢复情况;生活方式健康、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条索影吸收通常较顺利,而生活方式不健康、营养缺乏的患者可能吸收较慢;有肺部感染史但已恢复的患者,再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条索影的变化需要对比观察,以判断病情的复发或加重情况。
2.磨玻璃影吸收或残留
部分患者早期的磨玻璃影在恢复期会逐渐吸收,而有些可能会残留少量磨玻璃影。年龄较大的患者磨玻璃影吸收相对较慢,因为年龄大机体修复能力下降;男性患者在恢复过程中,若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磨玻璃影的吸收;有基础疾病的女性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等,磨玻璃影吸收可能受血糖控制情况影响,血糖控制不佳时吸收可能延迟;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病史的患者,即使进入恢复期,磨玻璃影残留的概率相对较高,因为重症感染对肺部损伤较严重,修复需要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