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出血是正常生理现象,与宫颈癌有区别。可通过病史采集、妇科检查、辅助检查鉴别,育龄、中老年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特殊人群出现阴道出血时需注意排查宫颈癌,有高危因素者出现异常出血应及时做相关检查,中老年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更要积极排查,以早发现早治疗宫颈癌。
一、排卵期出血与宫颈癌的关系
(一)排卵期出血的一般情况
排卵期出血是在有规律的两次月经中期,由于排卵所致的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持,而出现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的阴道出血。它通常出血量较少,持续时间短,一般2-3天可自行停止,可伴有轻微的下腹部不适或腰酸等症状,其发生主要与排卵时体内激素波动有关,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范畴,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女性,生活方式规律、无基础内分泌疾病等人群相对常见。
(二)宫颈癌的相关特点
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主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早期宫颈癌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如接触性出血,即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阴道流血)、阴道排液(多为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的液体)等表现。宫颈癌好发于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多孕多产、免疫功能低下等人群。
(三)排卵期出血并非宫颈癌的典型表现
排卵期出血的血液来源主要是排卵相关的激素变化导致的子宫内膜局部少量脱落出血,其血色、出血量、出血规律等与宫颈癌引起的阴道出血有明显区别。排卵期出血一般出血量少,颜色多为暗红色或少量鲜红色,出血时间有规律性,多在两次月经中间;而宫颈癌引起的阴道出血,尤其是接触性出血,其出血情况不具有规律性,且随着病情发展,出血可能会逐渐增多,还可能伴有其他宫颈癌的典型症状。所以单纯从出血表现来看,排卵期出血通常不是宫颈癌的典型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排卵期出血就一定不是宫颈癌,需要进一步鉴别。
二、鉴别排卵期出血与宫颈癌的方法
(一)病史采集
1.排卵期出血人群病史:了解患者的月经周期情况,排卵期出血发生的时间、频率、出血量、持续时间等,以及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是否有规律的作息、近期有无精神压力过大等情况,还需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内分泌方面的疾病史等。例如,一位生活规律、既往无内分泌疾病的年轻女性,偶尔出现两次月经中期少量出血,持续2-3天,多考虑排卵期出血。
2.宫颈癌高危人群病史:对于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多孕多产、免疫功能低下(如患有艾滋病等)以及有HPV感染史等情况的女性,若出现阴道异常出血,需高度警惕宫颈癌。比如,一位有多个性伴侣且有HPV持续感染的中年女性,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就需要进一步排查宫颈癌。
(二)妇科检查
1.排卵期出血时的妇科检查:妇科检查时生殖器官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宫颈外观多正常,子宫及双侧附件等也无异常发现。
2.宫颈癌时的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有异常改变,如宫颈糜烂样改变、赘生物形成、触之易出血等情况,通过妇科检查可以初步观察宫颈的大体形态,但确诊还需进一步的辅助检查。
(三)辅助检查
1.排卵期出血的辅助检查:一般激素水平检查可见排卵相关的激素波动,如雌激素在排卵前短暂下降等,但无肿瘤相关的标志物异常。超声检查可见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等,子宫及附件无肿瘤征象。
2.宫颈癌的辅助检查
HPV和TCT检查:HPV检测可以明确是否有高危型HPV感染,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可以观察宫颈细胞是否有异常改变。若HPV检测为高危型阳性,TCT发现异常细胞,则需要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来确诊宫颈癌。
阴道镜及宫颈活检:阴道镜检查可以放大观察宫颈病变部位,定位可疑病变区域,在阴道镜引导下进行宫颈活检,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确诊宫颈癌的金标准。
三、特殊人群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出现排卵期出血时,若出血量少、无其他异常表现,可先观察,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而对于有宫颈癌高危因素的育龄女性,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时,不能因为考虑是排卵期出血而忽视宫颈癌的排查,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HPV、TCT等,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中老年女性
中老年女性本身就是宫颈癌的高发人群之一,若出现阴道出血情况,不管是否考虑排卵期出血,都应更加积极地进行宫颈癌相关排查。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宫颈癌的发病风险增加,所以中老年女性出现阴道异常出血时,需尽快完善HPV、TCT、阴道镜活检等检查,排除宫颈癌等严重疾病。
(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艾滋病患者等),由于机体免疫力差,更容易受到HPV感染,且感染后发生宫颈癌的风险更高。这类人群出现阴道出血时,要格外重视,及时进行全面的宫颈癌相关检查,以便在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宫颈癌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