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多方面特征,临床表现上,常见发热、呼吸道症状(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及乏力肌肉酸痛等,儿童症状相对轻、老年人易现重症且表现不典型、有基础疾病者病情更复杂;影像学方面,早期可见肺纹理增粗、磨玻璃影,进展期磨玻璃影融合成片状浸润影甚至实变影;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多有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CRP升高、PCT正常或轻度升高,病原学检查核酸检测是确诊重要依据且有假阴性可能,病毒基因测序用于特定流行病学调查等。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特征
(一)常见症状表现
1.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不同程度升高,这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入侵的应激反应表现,不同个体发热程度可能因自身免疫状况等因素有所差异,一般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发热可能相对更易出现波动等情况。
2.呼吸道症状
咳嗽:较为常见,是呼吸道受到病毒刺激后引发的防御性反射动作,可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痰液,对于有基础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咳嗽可能会加重且更难缓解。
咽痛:病毒侵袭咽喉部黏膜可导致咽痛症状,轻重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咽痛较为明显,会影响吞咽等日常活动。
鼻塞、流涕:类似普通感冒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鼻腔黏膜受病毒影响出现充血、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儿童可能相对更易出现流涕等较明显的鼻部症状。
3.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肌肉酸痛等表现,乏力可能使患者活动耐力下降,肌肉酸痛以全身肌肉为主,尤其是腰背等部位肌肉,年龄较大者可能肌肉酸痛恢复相对较慢。
(二)不同人群的表现差异
1.儿童: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临床表现相对成人可能有所不同,多数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也有部分儿童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但一般病情进展相对较缓,不过对于婴幼儿等特殊儿童群体仍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存在病情突然加重的可能。
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感染新冠病毒后更容易出现重症情况,临床表现可能更不典型,除了常见的发热、咳嗽等症状外,更易出现呼吸急促、低氧血症、精神状态改变(如嗜睡、意识模糊等)以及合并基础疾病加重的情况,像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等心血管系统相关症状加重的表现。
3.有基础疾病患者:本身患有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情相对更复杂,基础疾病可能会因为新冠病毒感染而波动或加重,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血糖波动难以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较难平稳等情况,同时感染相关症状也可能因基础疾病的存在而表现不典型,需要更加精细地监测和管理。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影像学特征
(一)胸部影像学表现
1.早期表现:在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中,早期可能可见肺纹理增粗,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磨玻璃影,多呈单发或多发,好发于双肺外带等部位,这是由于肺泡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导致的影像学表现,对于有接触史等高危人群出现此类影像学改变需高度警惕新冠病毒感染。
2.进展期表现:病情进展后,磨玻璃影可相互融合,呈现为片状浸润影,严重时可发展为双肺广泛的实变影,实变影区域肺组织气体交换功能明显受损,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儿童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相对更易出现肺纹理增粗及较小范围的磨玻璃影等情况,但随着病情变化也可能向更严重的实变等方向发展。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特征
(一)血常规
1.白细胞计数: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这是因为病毒感染抑制了骨髓的粒细胞生成等功能,若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情况,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血常规变化可能更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2.淋巴细胞计数:一般会出现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这是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免疫系统中淋巴细胞被病毒攻击等因素引起的,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其计数变化可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老年人等免疫功能较弱人群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可能更为明显,病情恢复过程中淋巴细胞计数会逐渐回升。
3.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部分患者CRP会升高,提示机体存在炎症反应,PCT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若PCT明显升高需警惕合并细菌感染等情况,儿童在感染新冠病毒时,CRP和PCT的变化也可作为辅助判断病情和是否合并其他感染的指标,但要结合具体临床情况分析。
(二)病原学检查
1.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RT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新冠病毒核酸,是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可能,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对于儿童进行核酸采样时需注意操作规范以保证采样质量,提高检测准确性。
2.病毒基因测序:可以明确病毒的基因型等情况,有助于追踪病毒的传播路径等,但一般在流行病学调查等特定情况下开展,对于临床诊断主要以核酸检测等常规方法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