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特殊类型,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脑深部微小动脉闭塞致脑组织缺血软化,梗死灶直径0.2-15毫米;发病机制涉及血管因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液因素(血液黏稠度增高);临床表现有一般症状(头痛、头晕、肢体轻度无力、言语不清等)及不同部位特殊表现(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等);诊断靠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和其他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等);预防需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腔隙性脑梗死的定义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梗死灶直径一般在0.2-15毫米之间。
二、发病机制
1.血管因素
高血压是导致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内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等病变,进而导致血管闭塞。例如,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脑内深穿支动脉的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人群。
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关键因素,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会使血管腔狭窄,当狭窄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导致血管闭塞,引发腔隙性脑梗死。
2.血液因素
血液黏稠度增高时,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阻力增加,容易在脑深部小动脉处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闭塞。比如,某些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血液中脂质成分增多,血液黏稠度升高,增加了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非特异性症状。头痛多为隐痛,头晕可表现为头部昏沉感,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
部分患者会有肢体轻度无力的表现,例如持物时可能感觉手中物品有掉落的趋势,或者行走时下肢力量稍差,但症状可能较轻,容易被患者自身及他人忽略。
言语不清也是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表现为说话时吐字不清晰,语句表达不流畅。
2.不同部位腔隙性脑梗死的特殊表现
纯运动性轻偏瘫:较为常见,表现为一侧面部、上肢及下肢无力,而感觉正常。例如,患者一侧肢体出现无力,但痛觉、温度觉等感觉并无异常。
纯感觉性卒中: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的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但无肢体无力等运动障碍。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患者表现为病变对侧的肢体轻偏瘫伴有共济失调,如行走时步态不稳,肢体协调运动差等。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在发病24-48小时后,可发现脑内相对局限的低密度梗死灶,其大小和部位能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例如,可清晰显示脑深部直径小于15毫米的梗死病灶。
头颅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敏感性高于CT,能更早发现梗死病灶,尤其是在发病早期,可发现脑干、小脑等部位的微小梗死灶。通过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甚至在发病数小时内就能检测到梗死灶。
2.其他检查
血常规、生化检查等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如是否存在高脂血症、高血糖等可能导致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例如,检测血糖可了解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之一。
五、预防措施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遵循医生的建议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将血压控制得更低。
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饮食控制,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物,使血脂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以降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2.改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减少钠盐的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例如,多吃芹菜、苹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适量运动: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液黏稠度,应严格戒烟;过量饮酒也会对血管产生不良影响,应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是腔隙性脑梗死的高发人群,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血管弹性降低,更应密切关注自身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定期进行体检,一旦出现头痛、头晕、肢体无力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快速改变体位,防止因血压波动过大而诱发脑梗死。
2.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药量,因为血压波动过大也容易导致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同时,要注意监测血压,了解血压的变化情况。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要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因为低血糖也可能对脑血管产生不利影响。要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时间,规律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