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脑梗塞的病因

来源:民福康

多发性脑梗塞的发病与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血管壁病变中动脉粥样硬化随年龄等因素致血管内膜不光滑形成斑块等引发脑梗,其他血管壁病变如血管炎可由感染、自身免疫病等引起;血液成分改变里凝血机制异常致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中血压异常(低血压致灌注不足、高血压加速硬化等)及心脏功能障碍(心衰致灌注不足、房颤致血栓脱落)等均会增加发病风险,相关人群需注意相关因素并预防。

一、血管壁病变

(一)动脉粥样硬化

1.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发性脑梗塞常见的血管壁病变原因。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年龄是重要影响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逐渐出现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升高。性别方面,男性在某些年龄段可能相对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血管病变,可能与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生活方式上,长期高脂饮食会导致血脂升高,过多的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缺乏运动也会使身体代谢功能紊乱,不利于血管健康。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过高的压力,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高血压患者发生多发性脑梗塞的风险较无高血压者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膜不光滑,易形成斑块,斑块脱落或导致血管狭窄、闭塞,从而引发脑梗塞。

(二)其他血管壁病变

1.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其他血管壁病变如血管炎等也可导致多发性脑梗塞。血管炎可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感染因素中,某些细菌、病毒等感染可能诱发血管炎,破坏血管壁结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血管壁,导致血管炎症、狭窄等病变。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管受累的风险增加,进而可能引发多发性脑梗塞。年龄上,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不同病因导致的血管炎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有所差异。生活方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但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稳定,间接降低血管炎相关血管病变的风险。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血管炎及后续多发性脑梗塞的风险明显升高,需要密切关注血管状态。

二、血液成分改变

(一)凝血机制异常

1.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凝血机制异常可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脑梗塞风险。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可引起凝血机制异常,例如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异常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年龄方面,老年人群可能由于机体代谢等变化,更容易出现凝血机制的相对紊乱。性别差异相对不突出,但女性在某些特殊时期如妊娠、围绝经期等,凝血状态可能发生变化。生活方式中,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活动减少,血液流动缓慢,容易导致凝血机制异常相关的血栓形成。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是多发性脑梗塞因凝血机制异常发病的高危人群,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

(二)其他血液成分异常

1.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其他血液成分异常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与多发性脑梗塞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年龄增长可能会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一定变化趋势,老年人群相对更易出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生活方式中,饮食中缺乏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可能导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从而使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有代谢性疾病病史或长期营养不均衡的人群,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而引发多发性脑梗塞的风险增加。

三、血流动力学改变

(一)血压异常

1.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血压异常是影响血流动力学导致多发性脑梗塞的重要因素。低血压时,脑灌注不足,可引起脑缺血、缺氧,导致脑梗塞发生。例如严重脱水、大量失血等情况导致血压过低,脑部血液供应不能满足需求。高血压时,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会使血管壁承受过高压力,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并且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血栓形成,同时高血压还可能引起脑血管破裂等情况,但更常见的是高血压导致血管狭窄、闭塞引发脑梗塞。年龄上,老年人的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对血压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更容易因血压异常出现脑梗塞。性别方面,不同性别在血压异常导致脑梗塞的发病风险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来说,血压异常对各年龄段、各性别的人群都有影响。生活方式中,长期高盐饮食易导致高血压,而过度限盐可能引起低血压,不合理的饮食方式会影响血压稳定。有高血压或低血压病史的人群,是多发性脑梗塞因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病的高危人群,需要严格控制血压在合适范围。

(二)血流动力学其他异常

1.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血流动力学的其他异常如心脏功能障碍也可导致多发性脑梗塞。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脑部血液灌注不足,容易引发脑梗塞。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血液在心房内淤积,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脑部血管,导致脑梗塞。年龄增长会使心脏功能逐渐减退,老年人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性别上,男性在某些心脏疾病的发病风险上可能略高于女性,但总体而言,心脏功能障碍对各年龄段、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造成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而增加多发性脑梗塞的发病风险。有心脏疾病病史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情况,预防多发性脑梗塞的发生。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多发性脑梗塞
多发性脑梗塞一般指多发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的病灶数量在2个及以上。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多发性脑梗塞严不严重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多发性脑梗塞一般指多发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是否严重,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若患者的身体抵抗力较好,梗死面积较小,梗死部位为非功能区域。患病后积极治疗,逐渐减少梗死灶,促使病情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时正常情况下并不严重。若患者的身体抵抗力较差,梗死面积较大,梗死部位为功能区域。患病后未及时治
多发性脑梗塞如何预防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多发性脑梗塞是指多发性脑梗死,该病的预防方法包括合理膳食、加强锻炼、控制原发病等。 1、合理膳食 人们平时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重膳食的多样化,但是不适合进食过量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也不适合吸烟酗酒。 2、加强锻炼 人们应该多进行体育锻炼,例如太极、游泳、瑜伽等,将体重控制在稳定合理的范围
多发性脑梗塞不治有什么后遗症吗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多发性脑梗塞即多发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不治可能会出现口眼歪斜、吞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后遗症。 1.口眼歪斜 发病后长时间不治疗通常会导致脑组织异常坏死,此时支配面部神经的血管便会受损,通常会出现口眼歪斜的表现。 2.吞咽障碍 当脑梗死持续存在时,通常会影响支配咽喉肌肉的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受累,此时
多发性脑梗塞的病因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多发性脑梗塞一般指多发性脑梗死,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因素有关。 1、大动脉粥样硬化 如果脑部多条大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会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形成多个缺血性病灶,诱发疾病。 2、心源性栓塞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心房颤动、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等疾病,心功能出现障碍时也会影响脑部的
多发性脑梗塞如何诊断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多发性脑梗塞是指多发性脑梗死,该病的诊断方法包括脑部CT、脑部核磁共振成像、脑血管造影等。 1、脑部CT CT属于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直接观察脑部的情况,判断有没有梗死及梗死的部位、数量等。 2、脑部核磁共振成像 该检查能够弥补CT检查时对个别病灶显示不良的缺陷,能够观察较大的闭塞血管,
多发性脑梗塞的病因是什么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多发性脑梗塞指的是多发性脑梗死,此疾病的出现可能是血栓形成、动脉栓塞、低灌注等原因导致。 1.血栓形成 对于本身患有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容易导致血小板黏附、聚积,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从而出现管腔闭塞,引起多发性脑梗死。 2.动脉栓塞 部分患者如果是出现栓子脱落,可能会导致远端血管堵塞,从而造成多
多发性脑梗塞日常护理方法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多发性脑梗塞一般指多发性脑梗死,日常护理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规律作息、监测病情等。 1、调整饮食 患者应该以低盐、低脂肪和低糖的食物为主,维持蛋白质、维生素C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摄入,还需要远离烟酒。 2、规律作息 患者需要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不适合经常熬夜。 3、监测病情 患者需要配
为什么多发性脑梗塞会神经死亡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塞即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引起神经死亡一般与局部血液供应不足有关。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长时间发展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部组织及神经供血不足可导致脑梗死,患者由于脑神经部位缺血、缺氧,可能会引起脑神经死亡。脑神经死亡影响肢体活动功能、语言功能等,可能会出现偏瘫、语言不
什么是多发性脑梗塞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多发性脑梗塞一般指多发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的病灶数量在2个及以上。 多发性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血管内出现斑块后会导致血管过分狭窄,影响脑部的血液循环,最终引起该病,大部分患者发病时可能会出现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失语或者精神活动障碍等不舒服的症状。 患者出现疑似多发性脑梗死
多发性脑梗塞还能治吗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多发性脑梗塞指的是多发性脑梗死,一般可以进行治疗。 多发性脑梗死是动脉栓塞引起的多处脑组织缺血、坏死,可以在早期进行溶栓治疗,还可以进行抗凝治疗、改善微循环治疗、降血压、降血糖治疗等,能够减少后遗症,改善预后情况,降低复发率。此外患者还可以进行康复治疗,能够减轻神经功能障碍,缓解偏瘫、感觉障碍等症状
脑梗塞的后遗症有哪些?
赵晓东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梗塞主要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后遗症:第一、肢体运动功能的后遗症,也就是出现不可恢复的偏瘫或者是偏侧肢体的无力、行走不稳、站立不稳等症状。第二、感觉系统方面的症状,患者出现持续的偏身的感觉障碍,持续的偏身、面部的感觉减退、麻木或者疼痛。第三、语言功能受损的表现,患者出现持续的语言表达的障碍,想说说不清或者不能听懂别人的话,也不能正确表达自
腔隙性脑梗塞多发性脑梗塞有什么区别
邢岩 主任医师
航空总医院 三级
腔隙性脑梗塞和多发性脑梗塞都是脑梗塞,腔隙性只是指病灶比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5mm,就是叫小的梗死或者是叫微小的梗死。多发性的脑梗死实际上它也包括了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还包括一些大面积脑梗死,主要是从病灶的大小,病灶的多发来区分一些概念,实际上都是脑梗死,只是它病灶的大小或者堵塞的一些数量不同而已。多发性腔梗叫多发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
脑梗塞患者要长期吃药吗
刘佳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脑梗塞患者需要长期吃药,因为脑梗塞的患者最长期的治疗就是二级预防,所谓二级预防就是已经发生过脑梗的患者通过药物长期使用来避免今后再次脑梗的复发。二级预防的方案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为代表的这类药物以及他汀类的治疗。他汀类治疗作用有两个,一个是降低血脂,维持血脂在合理范围;另一个就是对抗血管动脉硬化,防止血管进一步的变细,同时起到稳
脑梗塞后遗症的表现
卫建华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脑梗塞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一部分人群会出现明显的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认知功能障碍,就是反应迟缓、计算力下降、定向力下降,并且熟悉的人不认识了,熟悉的路也找不到了。第二、言语、吞咽功能障碍啊,就是出现表达不清、理解障碍、口水呛咳。第三、运动功能障碍,比如步态不稳、步态异常、行走姿势异常或者是手部精细功能丧失。第四、还有
脑梗塞后遗症治疗
卫建华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一般来说,脑梗塞会遗留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后遗症状,需要根据不同症状、不同时期,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如果发病后出现言语、吞咽以及运动功能障碍,可以前往医院在专门治疗师指导下做相应的言语训练、吞咽训练、理疗以及运动功能训练,从而改善相关症状。另外,部分患者在医院结束治疗以后,可以在家庭或者社区做康复治疗。比如在小区里面借助相关设备做一些步
丘脑脑梗塞会导致植物人吗
胡勇 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丘脑脑梗塞一般不会变成植物人。丘脑梗塞临床表现有对侧肢体轻度乏力、活动不利,最主要的是对侧肢体感觉障碍,例如痛觉及温度觉减退,甚至有的表现为感觉异常、异常疼痛。部分患者可以表现出认知减退、记忆力及反应障碍。如果是双侧丘脑梗塞可能会出现意识不清,严重时会导致植物人。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