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卵巢囊肿指左侧卵巢内形成囊性肿物,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囊肿如卵泡囊肿、黄体囊肿,多可自行消失;病理性囊肿包括上皮性囊肿(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瘤)、生殖细胞囊肿(成熟畸胎瘤、未成熟畸胎瘤)、巧克力囊肿。临床表现小囊肿多无症状,大囊肿可致腹部不适,并发症可致急腹症。诊断靠超声、肿瘤标志物、腹腔镜等。处理上生理性囊肿直径<5厘米定期复查,病理性囊肿直径>5厘米多需手术,巧克力囊肿可药物辅助,不同人群处理有差异。
一、生理性囊肿
1.形成原因及特点
卵泡囊肿:正常情况下,卵巢排卵后卵泡会形成黄体,如果卵泡没有正常退化,继续生长就会形成卵泡囊肿。一般直径多小于5厘米,多数在月经周期后可自行消失。例如,青春期女性由于内分泌调节尚未完全稳定,可能会出现生理性的卵泡囊肿,这与体内激素水平波动有关,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随着身体发育成熟,激素水平趋于稳定,囊肿会逐渐消退。
黄体囊肿:在排卵后形成黄体,若黄体血肿液化形成囊肿。一般也多可在短期内自行消失,其形成与排卵后黄体期的激素变化相关,不同年龄阶段女性都可能出现,年轻女性由于排卵较频繁,相对来说出现黄体囊肿的几率可能稍高一些,但多数可自然消退。
二、病理性囊肿
1.上皮性囊肿
浆液性囊腺瘤:是最常见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多为单侧,球形,大小不等。其发生与卵巢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有关,可能与长期的炎症刺激、遗传等因素相关。例如,有慢性盆腔炎病史的女性,由于炎症反复刺激卵巢上皮细胞,增加了浆液性囊腺瘤的发生风险。
黏液性囊腺瘤:一般体积较大或巨大,多为单侧,表面光滑,呈多房性,囊内充满胶冻样黏液。其发病机制与卵巢上皮细胞分泌黏液功能异常有关,有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与黏液性囊腺瘤的发生发展相关,不同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病,但在生育年龄女性中相对常见。
2.生殖细胞囊肿
成熟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是最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多为单侧,中等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壁薄质韧。其由多胚层组织构成,含外、中、内胚层组织,起源于生殖细胞,具体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生殖细胞的异常分化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20-40岁女性多见。
未成熟畸胎瘤:属于恶性生殖细胞肿瘤,较少见,多为单侧,较大,囊实性。其恶性程度较高,发病与生殖细胞的异常分化程度加深有关,多见于年轻女性,与生殖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异常分化相关。
3.巧克力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形成机制: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异位的子宫内膜种植在卵巢上,周期性出血,形成囊肿,囊肿内含有暗褐色、似巧克力样的陈旧血性液体。其发生与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的生物学行为有关,月经血逆流是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育龄期女性是高发人群,这与该年龄段女性月经周期正常、有月经血逆流的可能有关,且生育、流产等因素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三、左卵巢囊肿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临床表现
较小的囊肿通常无明显症状,多在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当囊肿增大时,可能出现腹部胀满感、下腹部隐痛或胀痛等不适。如果囊肿发生扭转、破裂等并发症,可出现突然的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急腹症表现。例如,较大的左卵巢囊肿发生扭转时,患者会突然出现左下腹剧烈疼痛,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诊断卵巢囊肿的常用方法,可以明确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等。通过超声可以区分囊肿是囊性还是实性,以及判断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等。例如,对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囊肿,可定期通过超声复查,观察其变化情况。
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A125、AFP等,对于判断囊肿的良恶性有一定辅助作用。但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异常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恶性肿瘤,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超声等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比如,CA125升高在浆液性囊腺癌等上皮性卵巢癌中较为常见,但在一些良性妇科疾病如盆腔炎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轻度升高。
腹腔镜检查:对于诊断困难或考虑为卵巢肿瘤的情况,可考虑腹腔镜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还可以同时进行治疗。例如,对于怀疑为卵巢恶性肿瘤的患者,腹腔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卵巢病变情况,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左卵巢囊肿的处理原则
1.生理性囊肿的处理
对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生理性囊肿,一般建议定期复查,观察囊肿的变化情况。通常可在1-3个月后再次进行超声检查,若囊肿自行消失,则无需特殊处理。年轻女性由于生理性囊肿有自行消退的可能,所以定期复查是较为合适的处理方式,要密切关注囊肿大小、形态等的变化。
2.病理性囊肿的处理
手术治疗:对于直径大于5厘米的病理性囊肿,或考虑为肿瘤性的囊肿,一般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卵巢囊肿剥除术、患侧卵巢切除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囊肿性质等综合决定。例如,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尽量采取卵巢囊肿剥除术,保留卵巢功能;对于无生育要求的年龄较大的女性,若囊肿为恶性可能,则可能需要行患侧卵巢切除术及相应的盆腔淋巴结清扫等手术。
药物治疗:某些情况下,如巧克力囊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等,以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进展,但药物治疗一般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或用于缓解症状,不能替代手术治疗。对于一些恶性卵巢囊肿,可能需要在手术后辅助进行化疗等综合治疗。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左卵巢囊肿的发生、发展及处理上可能存在差异。年轻女性更关注生育功能的保留,需要在处理囊肿时谨慎选择手术方式;有慢性盆腔炎病史的女性发生上皮性囊肿的风险可能增加,需要更加关注卵巢情况;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女性发生巧克力囊肿的几率较高,在处理相关囊肿时需要综合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整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