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的恢复分为迟缓期(BrunnstromⅠ期)、痉挛期开始出现联合反应(BrunnstromⅡ期)、痉挛期协同运动模式出现(BrunnstromⅢ期)、痉挛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BrunnstromⅣ期)、痉挛明显减弱分离运动增强(BrunnstromⅤ期)、运动接近正常(BrunnstromⅥ期)等阶段,不同阶段有相应表现,且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对各阶段恢复进程均有影响,儿童因神经系统可塑性相对较强恢复相对较快,老年人恢复相对缓慢,健康生活方式及基础疾病控制良好等利于恢复,反之则阻碍恢复。
一、迟缓期(BrunnstromⅠ期)
1.表现:患侧肢体完全瘫痪,无任何肌肉收缩,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此阶段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严重受损,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无法自主产生运动。
2.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段的偏瘫患者在迟缓期的恢复进程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相对较强,可能在后续恢复中相对较快,但初期同样表现为完全瘫痪;老年人神经系统修复能力较弱,迟缓期可能相对较长。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可能导致肌肉萎缩更快,加重迟缓期的表现;而经常运动、生活方式健康的患者,相对来说肌肉萎缩程度可能较轻,对迟缓期的恢复可能有一定积极作用。
4.病史影响:有长期脑血管病史、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神经损伤修复困难,迟缓期可能更明显且恢复缓慢。
二、痉挛期开始出现联合反应(BrunnstromⅡ期)
1.表现:开始出现联合反应,即健侧肢体用力时,患侧肢体相关肌肉出现不自主收缩。患侧肢体肌张力开始升高,出现一些原始的协同运动模式的端倪,仍无主动运动或仅出现极少的随意运动。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在出现联合反应后,由于其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能能更快地从联合反应阶段向更高级阶段恢复;老年人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突破联合反应阶段,且恢复过程中可能更容易受到肌肉萎缩等问题的困扰。
3.生活方式影响:积极进行康复训练等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能更好地应对联合反应阶段,促进恢复;而生活方式懒散、不配合康复的患者,联合反应可能持续更久,影响恢复进程。
4.病史影响: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能会加重神经损伤相关的病理过程,使联合反应阶段的恢复更为困难;而病史中基础疾病控制良好的患者,相对恢复会更顺利些。
三、痉挛期协同运动模式出现(BrunnstromⅢ期)
1.表现:协同运动模式明显,如上肢出现屈肘、屈腕、手指屈曲的协同运动,下肢出现屈髋、屈膝、足内翻的协同运动等。患侧肢体肌张力进一步增高,痉挛较明显,但开始有一定的协同运动出现。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在协同运动模式出现后,凭借其较强的神经系统可塑性,有可能较快地调整协同运动模式,向更正常的运动模式发展;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功能衰退,协同运动模式纠正相对困难,可能需要更专业、更长期的康复训练。
3.生活方式影响:坚持规律康复训练、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能更好地改善协同运动模式;而生活方式不健康、缺乏康复训练的患者,协同运动模式可能难以纠正,恢复进程受阻。
4.病史影响:有脑梗死病史且梗死面积较大的患者,协同运动模式恢复可能更慢;而梗死面积较小、病史中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相对恢复会快些。
四、痉挛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BrunnstromⅣ期)
1.表现:痉挛开始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即协同运动模式中某些肌肉开始能单独运动,如上肢能部分完成肘伸展、手能部分打开等。患者开始能进行一些相对独立的运动,但还不完全正常。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在痉挛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时,由于其神经系统的快速发育和较强的可塑性,恢复速度相对较快;老年人则可能需要通过更精细的康复训练来促进部分分离运动的完善,恢复时间可能较长。
3.生活方式影响: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能更好地促进部分分离运动的发展;生活方式不良、不配合康复的患者,部分分离运动的恢复可能受限。
4.病史影响:有脑出血病史且恢复情况较好的患者,在痉挛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阶段恢复相对顺利;而脑出血后遗留较多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恢复可能较慢。
五、痉挛明显减弱分离运动增强(BrunnstromⅤ期)
1.表现:痉挛明显减弱,分离运动进一步增强,能完成更复杂的独立运动,如上肢能较好地完成肘伸展、前臂旋前旋后等较精细的分离运动,下肢能较好地完成屈膝、伸膝等运动。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在这个阶段由于神经系统可塑性强,分离运动能较快地接近正常水平;老年人虽然恢复相对缓慢,但通过持续康复训练也能逐步增强分离运动能力,只是需要更长时间的坚持。
3.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规律康复训练等,能有力促进分离运动的增强;不良生活方式则会阻碍分离运动的进一步提升。
4.病史影响:病史中基础疾病控制稳定、神经损伤较轻的患者,在这个阶段恢复较好;而基础疾病控制不佳、神经损伤严重的患者,分离运动增强可能较困难。
六、运动接近正常(BrunnstromⅥ期)
1.表现:运动接近正常,肌肉张力正常,能完成协调、精细的运动,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的运动功能水平,但可能仍略逊于健侧肢体。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在这个阶段经过康复训练等,有可能基本恢复到正常运动功能水平;老年人即使运动接近正常,也可能在一些精细运动上与健侧存在细微差别,但通过长期康复能最大程度接近正常。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持续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更有可能达到运动接近正常的水平;生活方式不良、中途放弃康复的患者,可能难以完全达到运动接近正常的状态。
4.病史影响:病史中神经损伤较轻、基础疾病控制良好的患者,更容易达到运动接近正常的阶段;而神经损伤严重、基础疾病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能难以完全达到该阶段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