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医用口罩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一定防护作用,但防护效果弱于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无法完全阻断感染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普通医用口罩由无纺布制成,有三层结构,外层防水、中层过滤、内层吸湿,能阻挡较大的飞沫颗粒和部分粉尘,减少佩戴者呼出的飞沫扩散,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吸入外界飞沫的概率。但相较于医用外科口罩,其过滤效率和密合性较低,对直径较小的气溶胶颗粒拦截能力有限,无法有效过滤病毒载量较高的微小飞沫核。
在低风险场景,如日常户外活动、人与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时,普通医用口罩可作为基础防护工具。但在高风险环境,如医疗机构就诊、接触疑似感染者、密闭拥挤场所等,需选择防护等级更高的医用外科口罩或N95/KN95口罩,以增强防护效果。同时,正确佩戴口罩确保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压紧鼻夹、及时更换每4小时一次或污染后立即更换,能进一步提升防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