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自身免疫力下降、接触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等。
1.自身免疫力下降
当人体因过度劳累、长期熬夜、营养不良、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时,免疫系统功能会减弱,无法有效抵御支原体的入侵,使得支原体容易在体内定植并大量繁殖,进而引发感染。例如,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其身体内分泌失调,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就更容易受到支原体侵袭。
2.接触传播
支原体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如与支原体感染者发生性行为,生殖道支原体就可能通过性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间接接触则是指接触了被支原体污染的物品,如毛巾、衣物、马桶等,尤其是当皮肤或黏膜存在破损时,支原体更容易侵入人体造成感染。
3.呼吸道飞沫传播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如学校、幼儿园、办公室等,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中含有大量肺炎支原体,周围人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
预防支原体感染,要注意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污染物;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