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和肺结核区别是定义和病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案等。
1、定义和病因
胸膜炎是指由致病因素(通常为病毒或细菌)刺激胸膜所致的胸膜炎症。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后,可能感染肺结核。
2、症状表现
胸膜炎主要症状为胸痛,多为刺痛或牵拉痛,随呼吸或咳嗽加重。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积液量较多时会有呼吸困难的表现。肺结核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咯血、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是肺结核的常见可疑症状。部分患者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3、诊断方法
胸膜炎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常用的辅助检查有胸部X线、胸部CT,可发现胸腔积液等病变。痰涂片、痰培养查找结核分枝杆菌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
4、治疗方案
感染性胸膜炎需针对病原体进行治疗,如细菌性胸膜炎使用抗生素,结核性胸膜炎使用抗结核药物。对于胸腔积液较多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肺结核主要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
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治愈,预后较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病因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胸膜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影响呼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