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阴道炎的原因有性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免疫力下降、阴道菌群失调、邻近器官感染蔓延、医源性因素等。

1、性接触传播
支原体阴道炎常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性行为,尤其是无保护性接触。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可寄生于生殖道黏膜,性伴侣间的直接接触可能导致交叉感染,若一方携带病原体,另一方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2、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支原体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发感染,例如共用毛巾、浴巾、内衣裤或卫生洁具等。支原体在潮湿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若个人卫生习惯不佳或公共场所卫生条件差,可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播至生殖道。
3、免疫力下降
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生殖道对支原体的抵抗力减弱,原本寄生的条件致病菌可能大量繁殖并引发炎症。长期熬夜、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糖尿病控制不佳或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
4、阴道菌群失调
正常阴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形成动态平衡的菌群环境。若因频繁使用抗生素、阴道冲洗或激素水平变化导致菌群失调,乳酸杆菌减少,支原体等条件致病菌可能趁机占据优势,引发感染。
5、邻近器官感染蔓延
支原体感染可能由邻近器官蔓延而来,例如尿道炎、宫颈炎或盆腔炎患者,病原体可通过生殖道黏膜上行感染至阴道。若合并其他生殖系统炎症,感染支原体的概率会进一步增加。
6、医源性因素
部分医源性操作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例如宫腔镜检查、人工流产术或放置宫内节育器时,若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可能将支原体带入阴道,引发术后感染。
若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外阴瘙痒或性交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明确病原体类型后遵医嘱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行为并建议性伴侣同查同治,以降低复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