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得脑膜炎的原因有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母婴垂直传播感染、血脑屏障功能薄弱、医源性操作感染、先天性结构异常、接触有害物质或真菌感染等。
1、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
新生儿免疫系统未完善,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当发生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时,细菌易通过血液循环突破血脑屏障,侵入脑膜引发炎症。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因免疫功能更弱,感染风险显著升高。
2、母婴垂直传播感染
若母亲在孕期或分娩时感染病原体(如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梅毒螺旋体、风疹病毒等),细菌或病毒可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传染给新生儿。例如,胎膜早破超过18小时或产程延长,羊水被污染后,新生儿吸入可能引发感染。
3、血脑屏障功能薄弱
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通透性较高,病原体更易穿透屏障进入脑组织。这一生理特点使细菌、病毒等在体内繁殖后,可快速扩散至脑膜,导致化脓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膜炎。
4、医源性操作感染
新生儿接受侵入性医疗操作(如腰椎穿刺、气管插管、脐静脉置管等)时,若操作不规范或消毒不严格,病原体可能通过器械进入颅内。长期使用呼吸机或静脉置管护理不当,也可能引发导管相关感染,继发脑膜炎。
5、先天性结构异常
某些先天性畸形(如神经管缺陷、脑脊膜膨出、脊柱裂等)会使脑膜与外界直接相通,增加病原体侵入风险。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血液循环异常的疾病,也可能通过血流传播感染至脑膜。
6、接触有害物质或真菌感染
新生儿接触某些药物、化学物质或重金属可能损害神经系统,间接诱发脑膜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儿,可能因菌群失调继发深部真菌感染(如隐球菌),通过血液循环侵犯脑膜。
新生儿脑膜炎起病隐匿但进展迅速,若出现发热、拒奶、嗜睡、前囟膨隆、抽搐、呼吸急促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