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
过去认为“宫颈糜烂”是一种病理现象,现在医学上明确它并不是真正的糜烂,而是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阴道部的一种生理表现,多见于青春期、生育年龄妇女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女性。
宫颈炎是指子宫颈发生的炎症,包括子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子宫颈管黏膜炎症。它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由化学物质刺激、机械性刺激或损伤、阴道菌群紊乱等原因所致。
2.症状
大多数情况下,“宫颈糜烂”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少数人可能会出现白带增多、淡黄色或脓性,偶尔可能会出现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但这些症状也可能与其他妇科疾病有关。
急性宫颈炎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如果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慢性宫颈炎的症状多不明显,少数患者可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阴道分泌物增多,淡黄色或脓性,有时可伴有血丝或少量血液,也可有接触性出血。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腹或腰骶部疼痛。
3.病因
宫颈糜烂主要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青春期前,女性卵巢功能尚未完善,雌激素水平低,柱状上皮在宫颈管内;青春期后,在雌激素的作用下,柱状上皮向宫颈管外发展,使宫颈外观呈“糜烂”状。此外,口服避孕药、妊娠等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的情况,也可出现类似表现。
病原体感染是宫颈炎的主要病因,常见病原体有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内源性病原体。此外,分娩、流产、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容易侵入而引起感染;使用高浓度的酸性或碱性溶液冲洗阴道,或阴道置入腐蚀性药品,均可破坏阴道、宫颈组织,可能引起宫颈炎;阴道菌群紊乱也可能导致条件致病菌感染,引发炎症。
4.诊断
宫颈糜烂通过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外观呈红色颗粒状,形似“糜烂”,但需要进一步做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以排除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如果这两项检查结果正常,且没有明显症状,一般可诊断为生理性的“宫颈糜烂”。
宫颈炎根据临床表现,如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等症状,结合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甚至从宫颈管流出。同时,需要进行病原体检测,以明确病因。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分泌物涂片检查、细菌培养、核酸检测等。此外,也需要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以排除宫颈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