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因足部皮肤长期受机械性摩擦等物理因素致角质层过度增生,跖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两者病因病理不同使用药机制迥异,误将治跖疣药用于鸡眼,一方面因机制不匹配无法改善角质增生,另一方面部分有腐蚀性的药用于鸡眼会过度腐蚀正常皮肤引发疼痛红肿感染等,特殊人群误用更易加重皮肤损伤或致糖尿病等患者足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一、病因与病理差异决定用药不同
鸡眼是足部皮肤长期受机械性摩擦、压迫等物理因素,导致角质层过度增生形成的圆锥形角质栓,好发于足底、趾间等易受压部位,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淡黄色或深黄色角质增生物,表面光滑与皮肤平或稍隆起。而跖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多发生于足底,初起为细小发亮丘疹,后逐渐增大,表面粗糙,界限清楚,周围绕以稍高角质环,其发病机制与病毒感染相关。由于两者病因及病理改变不同,针对的药物作用机制迥异,跖疣药多针对抗病毒或调节局部病毒相关免疫等,无法针对鸡眼的物理性角质增生起效。
二、误用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若误将治跖疣的药用于鸡眼,一方面因药物作用机制不匹配,无法有效改善鸡眼的角质增生问题;另一方面,部分治跖疣的药物具有一定腐蚀性,用于鸡眼时可能过度腐蚀正常皮肤,引发疼痛、红肿、感染等情况。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其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误用不对症药物更易导致皮肤损伤加重;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足部皮肤一旦受损,易引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误用药物可能进一步加重足部皮肤状况,增加感染风险及其他不良后果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