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属引起经粪-口途径传播夏秋季卫生差人群密集易发,临床现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粪便检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培养出志贺菌可确诊,儿童易感染需关注病情及饮食卫生,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人群病情复杂严重需综合考量整体健康状况制定应对方案。
一、病原体层面定义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也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志贺菌属包括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等菌种,这些细菌是引发该病的直接病原体。
二、传播途径及临床特征定义
(一)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健康人摄入了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水或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后感染,在生活卫生条件较差、人群密集且卫生习惯不佳的环境中易造成传播,尤其夏秋季为高发季节。
(二)临床特征
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里急后重(即有强烈的排便紧迫感,但排便量少)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粪便常规中存在大量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粪便培养可分离出志贺菌是确诊的关键依据。
三、不同人群特点相关定义延伸
(一)儿童群体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易感染细菌性痢疾,感染后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其可能出现病情进展较快等情况,且在护理上需着重注意饮食卫生等防护措施以避免反复感染。
(二)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此类人群感染细菌性痢疾后,机体免疫应对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可能更为复杂、严重,需加强病情监测,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需综合考量其整体健康状况来制定相关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