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感染经粪口途径引发,一般人群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伴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小儿症状不典型但病情变化快,老人症状或隐匿或严重,诊断有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等,治疗用敏感抗菌药物儿童需谨慎选药,预防需注意饮食卫生、规范处理粪便、注重手卫生,儿童特重饮食卫生老人要增强免疫力保持规律生活以减少感染风险。
一、病因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感染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食用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水等。
二、临床表现
一般人群:通常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即有排便不尽感)。
小儿:症状可能不典型,但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关注,可能出现高热、精神萎靡等情况。
老人:可能因机体免疫力相对较弱,症状可能相对隐匿,也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全身症状。
三、诊断方法
流行病学史:有食用不洁食物或接触痢疾患者等相关经历。
临床表现:具备发热、腹痛、腹泻伴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病原学检查发现志贺菌可确诊。
四、治疗原则
主要是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等,但儿童需谨慎选择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基础上合理选药,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避免不恰当用药。
五、预防措施
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确保食物煮熟煮透。
粪便管理:加强对粪便的规范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个人卫生:注重手卫生,尤其是在接触食物前、便后要彻底洗手。
特殊人群:儿童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老人应注重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规律生活,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