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可因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肌力量不足、胃的韧带功能减退、瘦长体型以及慢性疾病、长期卧床、胃部手术等因素引发,其中膈肌活动力降低会使悬吊胃的力量减弱,腹肌力量不足致胃失去足够支撑,胃的韧带功能减退会降低对胃的固定能力,瘦长体型者因胸廓狭长等易发病,慢性疾病等会通过相关方式影响胃的位置或功能增加胃下垂风险。
一、膈肌位置异常
膈肌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重要结构,正常情况下膈肌的悬吊作用对维持胃的正常位置有重要意义。当膈肌活动力降低,如体弱、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情况,膈肌悬吊胃的力量减弱,可导致胃下垂发生。
二、腹肌力量减弱
腹肌对腹腔内器官起到支撑作用,若腹肌本身力量不足,如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腹肌逐渐松弛、产后女性腹肌恢复不佳、长期缺乏运动者腹肌力量薄弱等,都会使胃失去足够的支撑,进而容易发生下垂。
三、胃的韧带功能减退
胃的韧带(如肝胃韧带、胃结肠韧带等)对胃有固定和维系其正常位置的作用。当胃的韧带出现松弛、损伤或发育异常时,对胃的固定能力下降,就可能引发胃下垂。例如,先天性胃韧带发育不良者相对更易出现胃下垂情况。
四、体型因素
瘦长体型的人往往胸廓狭长,腹腔内空间相对较大,胃在其中的固定难度增加,加之这类人群通常腹肌张力较低,所以相较于正常体型者更易发生胃下垂。
五、疾病及其他因素影响
一些慢性疾病会影响胃的位置,如长期患有消耗性疾病导致身体消瘦、体重明显减轻,胃周围的组织和脂肪减少,对胃的支撑作用减弱;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缺乏运动,腹肌力量进一步减弱,同时胃肠蠕动功能也会减退,易引发胃下垂;此外,胃部手术等也可能导致胃的正常解剖位置改变,增加胃下垂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