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斜颈分肌性与骨性,肌性因胎儿宫内胎位不正或分娩时胸锁乳突肌受牵拉致纤维化挛缩,出生后1-2周可现一侧胸锁乳突肌肿块,随病情发展头部偏向患侧等;骨性与先天性颈椎发育异常相关,有颈部姿势异常伴颈椎活动受限等表现,家长需留意新生儿颈部异常姿势尽快就医,肌性斜颈早期按摩需专业医护指导,骨性斜颈依颈椎畸形由专业医生评估定诊疗方案以保障新生儿健康生长发育。
一、新生儿斜颈的类型及成因
(一)肌性斜颈
1.发病因素:胎儿在宫内胎位不正,如头部过度偏向一侧,或分娩过程中胸锁乳突肌遭受牵拉损伤,致使胸锁乳突肌局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进而引发肌肉纤维化、挛缩。例如,产程中胎儿头部被过度扭曲,就可能导致胸锁乳突肌受损。
2.临床表现:新生儿出生后1-2周左右可发现一侧胸锁乳突肌存在肿块,质地较硬,呈椭圆形或圆形。随着病情发展,患儿头部会偏向患侧,面部逐渐向健侧旋转,双眼无法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等。
(二)骨性斜颈
1.发病因素:与先天性颈椎发育异常相关,比如颈椎椎体出现畸形,这是由于胚胎发育期间颈椎结构形成出现异常所导致。
2.临床表现:除颈部姿势异常外,可能伴有颈椎活动受限等体征,其颈部异常姿势是因骨性结构异常引发,与肌性斜颈的成因和表现有所区别。
二、温馨提示
家长日常护理新生儿时需留意颈部情况,若发现新生儿头部持续偏向一侧等异常姿势,应尽快带新生儿就医。对于肌性斜颈早期可通过按摩等非药物方式尝试改善颈部肌肉状况,但必须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以此保障新生儿健康,防止病情延误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骨性斜颈则需依据颈椎具体畸形情况,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制定相应诊疗方案,始终以新生儿的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为首要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