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分急性与慢性,急性肠道有腹泻转黏液脓血便、左下腹隐痛或绞痛、里急后重,全身伴发热、乏力等;慢性由急性迁延超两月,症状较轻间歇性发作,有间歇性腹痛腹泻带黏液等,肠道功能紊乱致全身体力下降等;儿童患痢疾腹泻频易脱水里急后重不典型肠道刺激突出,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发热不明显易电解质紊乱恢复弱需重水电解质平衡与营养支持。
一、急性痢疾症状
1.肠道症状
腹泻与粪便性状:初期多为稀便,随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每日排便次数频繁,可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粪便量少,呈脓血样,质地黏稠。
腹痛:多为左下腹隐痛或绞痛,排便后腹痛可暂时缓解。
里急后重:有明显的肛门坠胀感,频繁产生便意但排便量少,是因直肠受炎症刺激所致。
2.全身症状:常伴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严重时可超过39℃,还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表现。
二、慢性痢疾症状
慢性痢疾多由急性痢疾迁延不愈发展而来,病程超过2个月,症状相对较轻且呈间歇性发作。
1.肠道症状:可有间歇性腹痛、腹泻,大便常带有黏液,偶尔可见少量脓血,排便次数较急性发作时减少,但仍多于正常排便频率。
2.全身表现:患者可能出现体力下降、消瘦、精神不振等情况,因长期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营养吸收,身体状况逐渐变差。
三、不同人群痢疾症状特点
1.儿童:儿童患痢疾时腹泻频率可能更高,易出现脱水症状,如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等,且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里急后重感可能表现不典型,但肠道刺激症状可能更突出,需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和液体摄入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患痢疾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表现可能不明显,但肠道功能紊乱更显著,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等情况,且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需更注重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