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内镜下治疗包括适用于有蒂体积小息肉的高频电凝切除术、针对直径大未浸润息肉的内镜黏膜切除术及适用于较大或怀疑浸润病变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息肉较大、多发或高度怀疑恶变时需外科手术切除;儿童胃息肉少见多为增生性息肉无症状无恶变倾向可观察,老年需综合评估选微创,有基础病需控制基础病后选方案;术后均需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息肉有无复发残留或恶变情况。
一、内镜下治疗
1.高频电凝切除术:适用于有蒂且体积较小的胃息肉,利用高频电流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并脱落,操作相对简便,创伤较小。2.内镜黏膜切除术(EMR):针对直径较大但未出现浸润的胃息肉,通过特殊器械将病变黏膜完整切除,能较彻底地去除病灶。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于较大或怀疑存在浸润性病变的胃息肉,可完整剥离病变组织,尤其适用于需明确病理分期的情况。
二、手术治疗
当胃息肉较大、多发或高度怀疑恶变时,需采取外科手术切除。外科手术会根据息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如部分胃切除等,以确保彻底清除病灶。
三、特殊人群考虑
1.儿童胃息肉:相对少见,多为增生性息肉,若无症状且无恶变倾向,可先进行观察,定期通过胃镜复查,密切关注息肉变化。因儿童身体机能及耐受程度与成人不同,需谨慎选择有创治疗。2.老年患者:需综合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基础状况,优先选择对身体负担较小的治疗方式,如内镜下微创治疗,以降低手术风险。3.有基础疾病患者:若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需在治疗前积极控制基础疾病至相对稳定状态,再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胃息肉治疗方案,避免基础疾病影响治疗过程及预后。
四、术后随访
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患者均需定期复查胃镜,一般治疗后短期内(如3-6个月)需复查,以监测息肉有无复发、残留或恶变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