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乳头瘤病毒是侵袭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的双链环状DNA病毒有众多亚型,高危型如16、18等可致宫颈癌等恶性肿瘤且整合宿主基因组干扰调控,低危型如6、11等引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具传染性,传播途径含性传播、密切接触、母婴传播,人体感染后大部分能靠免疫系统数月至2年内清除病毒,少数免疫低下人群易持续感染引发病变。
一、基本定义
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简称HPV)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病毒,主要侵袭人体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它有众多亚型,不同亚型感染人体后会引发各异的健康状况。
二、分型及相关健康影响
(一)高危型HPV
如HPV16、18等亚型,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约70%的宫颈癌与高危型HPV16和18型持续感染密切相关。高危型HPV会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干扰细胞正常生长调控机制,进而引发细胞癌变,还可能与肛门癌、阴道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
(二)低危型HPV
像HPV6、11等亚型,低危型HPV主要导致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常表现为生殖器部位出现菜花状、乳头状赘生物,但一般不会引发恶性肿瘤,不过具有一定传染性。
三、传播途径
(一)性传播
这是HP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有性生活的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二)密切接触
直接接触被HPV污染的物品,例如被病毒污染的毛巾、浴盆等,存在感染可能。
(三)母婴传播
母亲若为HPV感染状态,胎儿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时可能受到感染。
四、人体免疫反应
人体感染HPV后,免疫系统有一定清除能力。大部分成年人感染HPV后,机体免疫系统能在数月至2年内清除病毒,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少数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老年人(因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本身患有免疫缺陷疾病者(如艾滋病患者),易出现HPV持续感染并引发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