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足底皮肤引发,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好发于受压部位,表现为表面粗糙界限清晰的角质性丘疹等,靠临床表现及皮肤镜等检查诊断,用冷冻激光等物理方法治疗;脚气由皮肤癣菌感染足部皮肤所致,分水疱型等,靠真菌镜检或培养诊断,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治疗;灰指甲是甲部受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有甲板浑浊等表现,靠临床表现与真菌学检查诊断,可选口服或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且需留意相关情况。
一、跖疣
跖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足底皮肤引发,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好发于足底受压部位。临床表现为表面粗糙、界限清晰的角质性丘疹,周围绕有稍高角质环。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及皮肤镜等检查。治疗采用冷冻、激光等物理方法,经临床验证可有效去除疣体,治疗后需注意局部护理以防感染,物理治疗适用于多数患者,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方式。
二、脚气(足癣)
脚气由皮肤癣菌感染足部皮肤所致,常见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等。临床分为水疱型、糜烂型、鳞屑角化型。水疱型表现为足底或侧缘水疱,糜烂型可见皮肤浸渍发白、糜烂,鳞屑角化型有皮肤干燥、脱屑。诊断通过真菌镜检或培养明确。治疗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如酮康唑乳膏等,外用药物可抑制真菌生长,不同临床类型需选择对应剂型药物,患者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在公共浴室等场所交叉感染。
三、灰指甲(甲真菌病)
灰指甲是甲部受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真菌可从甲周皮肤蔓延至甲床。临床表现为甲板浑浊、增厚、变色、脱落等。诊断结合临床表现与真菌学检查。治疗可选口服或外用抗真菌药物,口服药如伊曲康唑等,但需留意肝毒性等不良反应,外用药如阿莫罗芬搽剂等,治疗需坚持以杀灭真菌,特殊人群(如孕妇、肝功能异常者)需谨慎选方案,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或经医生严格评估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