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有经食物、经水、日常生活接触三种传播途径。经食物传播是被污染食物未彻底清洗或烹饪不充分致人感染;经水传播是被污染水源致人感染;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主要通过手接触被污染物品后再接触口、鼻等部位感染,人群密集场所风险高。
一、经食物传播
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是重要的传播媒介。例如,被污染的蔬菜、水果等,如果在食用前未彻底清洗或烹饪不充分,人食用后就可能感染细菌性痢疾。一般来说,食物被污染后,若环境温度适宜,痢疾杆菌会大量繁殖,增加了感染风险。对于儿童而言,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食用未经充分清洗或烹饪的生冷食物,相对更容易因食物传播而感染细菌性痢疾。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食物在种植、加工、储存等环节容易受到污染,从而使更多人面临经食物感染的风险。
二、经水传播
水源被含有痢疾杆菌的粪便污染后,可引起爆发流行。比如,被污染的井水、河水等,如果人们直接饮用未经消毒处理的这些水,就会感染痢疾。在一些农村地区,可能存在使用化粪池等处理粪便不当,导致水源被污染的情况。洪水泛滥时,也容易使水源受到广泛污染,从而引发大面积的细菌性痢疾传播。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一旦通过受污染的水感染,可能病情发展相对较快,需要特别关注。
三、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主要通过手接触传播。例如,健康人接触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物品,如玩具、门把手、餐具等,然后又用手接触自己的口、鼻等部位,就可能导致感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儿童之间的密切接触较多,更容易通过这种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细菌性痢疾。由于儿童的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比如喜欢用手触摸各种物体后不及时洗手就进食等,所以在这些场所中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风险较高。另外,成人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也可能成为传播的中间环节,将病菌传播给其他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