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包括异性和同性间性接触,有多个性伴侣等不安全性行为人群感染风险高;患有淋病的孕妇可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致胎儿感染,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不及时治可能失明,孕妇需规范治疗降低母婴传播风险;少数情况下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物品间接传染,儿童等特殊人群需注意防护。
一、性接触传染
淋病主要的传染途径是性接触传染,包括异性之间以及同性之间的性接触。在性活动过程中,含有淋病奈瑟菌的分泌物可通过黏膜接触感染对方,无论是男性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性行为,都有可能传播淋病。对于有多个性伴侣、不安全性行为的人群,感染淋病的风险显著升高。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在无保护措施的异性性交中,一方患有淋病时,另一方感染的概率较高,女性感染男性的概率约为50%-90%,男性感染女性的概率相对较低,但也有一定比例。
二、母婴传播
患有淋病的孕妇在妊娠期间,淋病奈瑟菌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出现先天性淋病。此外,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也可能感染淋病奈瑟菌,引起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等疾病。例如,有研究发现,未经治疗的淋病孕妇,其新生儿感染淋病的概率较高,且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等严重后果。对于孕妇而言,若患有淋病,必须及时进行规范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三、间接接触传染
少数情况下,可能会通过间接接触传染淋病,比如接触被淋病奈瑟菌污染的衣物、毛巾、被褥、浴盆等物品。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接触大量污染的物品且皮肤或黏膜有破损时才有可能感染。不过,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若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仍需引起重视,要注意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减少间接感染的风险。例如,儿童若接触到淋病患者用过的毛巾等,虽然感染概率低,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风险,应加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