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颈表现为新生儿婴儿期头习惯性偏向患侧等姿势异常及随发育出现颜面部不对称等继发问题且约半数患儿可在胸锁乳突肌中下部触及梭形肿块,痉挛性斜颈有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致头部向不同亚型扭转或倾斜及伴颈部疼痛等伴随症状,症状性斜颈由颈部外伤炎症肿瘤等病变引起且有原发病表现及颈部异常姿势随原发病治疗改善或变化。
一、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表现
1.姿势异常:新生儿或婴儿时期多表现为头习惯性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患儿头部活动因疼痛受限。随着生长发育,可能出现颜面部不对称,患侧眼位置低于健侧,健侧面部呈扁平状等,一般在1岁左右症状更明显,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脊柱侧弯等继发问题。
2.颈部肿块:约50%的患儿可在胸锁乳突肌中、下1/3处触及梭形肿块,质地较硬,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肿块在出生后2-4周达到高峰,约3-4个月后逐渐消退。
二、痉挛性斜颈的表现
1.头部姿势异常: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使头部向一侧扭转或倾斜,可分为旋转型(头部绕身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侧挛型(头部向一侧做强直性侧屈)、前屈型(头部向前部贴近胸部)、后伸型(头部向后仰)等不同亚型,部分患者头部姿势可在不同时间呈现多种变化。
2.伴随症状:患者常伴有颈部疼痛,疼痛程度可因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不同,部分患者症状在情绪紧张、疲劳、寒冷等因素影响下会加重,长期异常姿势可能导致颈肩部肌肉劳损等问题,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社交、心理状态,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
三、其他类型斜颈的相关表现(以症状性斜颈为例)
症状性斜颈多由颈部外伤、炎症、肿瘤等病变引起,除了有原发病相关表现外,颈部会出现异常姿势以减轻疼痛或适应病变情况。例如颈部外伤导致的斜颈,患者有明确外伤史,颈部活动时疼痛加剧,头部倾斜姿势与外伤导致的肌肉、骨骼损伤相关,可能伴有局部肿胀、压痛等体征,且随着原发病的治疗,斜颈表现会有所改善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