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2期是螺旋体感染人体经潜伏期后大量播散全身致全身性感染阶段,机体免疫与螺旋体平衡致多系统损害,有皮肤黏膜损害(如多样梅毒疹、扁平湿疣等)及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等),其皮肤黏膜损害及体液富螺旋体通过性接触、母婴、血液等途径具较强传染性,孕妇感染可致胎儿不良后果需定期筛查规范治疗,性活跃人群应避免不安全性行为用安全套并定期检查。
一、梅毒2期的定义与病理基础
梅毒2期是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经过一定潜伏期(通常为10-90天,平均2-4周),螺旋体大量播散至全身引发的全身性感染阶段,此时机体免疫系统与螺旋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螺旋体在全身组织中广泛分布并引发多系统损害。
二、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
1.皮肤黏膜损害:常见梅毒疹,形态多样,包括斑疹(多为淡红色,圆形或椭圆形,无症状)、丘疹(可呈扁平、尖顶等不同形态,分布泛发且对称)、脓疱疹等;还可出现扁平湿疣,好发于外阴、肛门等湿润部位,表现为湿润的扁平丘疹,表面糜烂,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
2.全身症状:多数患者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7.5-39℃)、头痛、关节痛、乏力、肌肉痛等,部分患者伴有全身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三、二期梅毒的传染性
二期梅毒患者的皮肤黏膜损害及体液中富含梅毒螺旋体,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孕妇感染二期梅毒可经胎盘传给胎儿)、血液传播等途径具有较强传染性。例如,与二期梅毒患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感染风险较高;孕妇感染二期梅毒可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胎儿患先天性梅毒。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感染二期梅毒时,螺旋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引发流产、早产、死胎或先天性梅毒,因此孕妇需定期进行梅毒筛查,确诊后应积极规范治疗,以降低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2.性活跃人群:因二期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性活跃人群应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同时需定期进行梅毒相关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