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询问症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腰椎间盘突出情况,非手术治疗包括急性期严格卧床、物理牵引热敷电疗及康复锻炼,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可考虑手术,康复护理需注意姿势管理、控制体重,老年人手术风险高要评估全身状况,儿童多优先非手术且关注发育,妊娠期优先保守必要时遵医嘱处理。
一、病情评估
通过详细询问患者腰腿痛、下肢麻木等症状表现,结合直腿抬高试验等体格检查,再辅以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部位及神经受压状况。
二、非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急性期需严格卧床2-4周,此阶段可减轻椎间盘压力,缓解神经根水肿,卧床时宜采取仰卧位,于膝关节下垫软枕以放松腰部肌肉。
2.物理治疗:牵引可增大椎间隙宽度,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中频电疗等电疗方式可改善局部组织代谢。
3.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适度康复锻炼,如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双肘部及背部顶住床面,臀部抬起)、小飞燕动作(俯卧位,头、颈、胸及双下肢同时抬起)等,以增强腰背肌力量,维持腰椎稳定性,锻炼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三、手术治疗
当保守治疗无效、出现进行性肌力下降、马尾神经综合征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手术等,医生会依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术式,术后需遵循康复计划进行恢复。
四、康复护理与生活管理
1.姿势管理:指导患者保持正确坐姿、站姿及睡姿,避免久坐、久站及弯腰负重,坐着时应选用有良好腰部支撑的座椅。
2.体重控制:过重会增加腰椎负担,建议患者通过合理饮食与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全身状况;儿童腰椎间盘突出较少见,若发生多优先采用非手术治疗,需密切关注生长发育情况;妊娠期女性患腰椎间盘突出时,应避免随意使用药物,优先采用保守治疗,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