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憩室是十二指肠壁局部向外膨出的袋状突起,多因先天性肠壁肌层薄弱或后天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炎症粘连致肠腔内压力增高形成,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尤其是壶腹周围区域,无症状型多因其他疾病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有症状型可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出血、黄疸、胰腺炎、穿孔等表现,检查常用X线钡餐造影、内镜检查、CT检查,老年人发生率相对较高,有基础胃肠疾病人群易诱发相关症状需积极控制基础病、规律饮食。
一、定义
十二指肠憩室是指十二指肠壁局部向外膨出形成的袋状突起,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憩室性疾病,多为先天性因素导致肠壁肌层存在薄弱点,在肠腔内压力作用下逐渐向外突出,也可因后天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炎症粘连使肠腔内压力增高而促使憩室形成。
二、好发部位
多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尤其是壶腹周围区域。
三、临床表现
1.无症状型: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因其他疾病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2.有症状型:当憩室发炎时,可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等,还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憩室并发出血,可能出现黑便等表现;若憩室导致胆管或胰管梗阻,可引发黄疸、胰腺炎等相关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憩室穿孔等急腹症表现。
四、检查方法
1.X线钡餐造影:是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的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憩室的位置、大小等形态特征。
2.内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十二指肠黏膜情况,同时可明确憩室开口及有无并发症等。
3.CT检查:有助于了解憩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判断有无并发症有一定帮助。
五、人群相关特点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胃肠功能衰退,十二指肠憩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需密切关注自身腹部症状,若出现腹痛、呕吐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
有基础胃肠疾病人群:本身存在十二指肠或其他胃肠部位炎症等基础疾病者,更易诱发十二指肠憩室相关症状,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