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梅毒主要由苍白螺旋体引起,传播途径有性接触、母婴及少数间接接触,感染后分三期有不同表现,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女性感染后有差异,有风险者应定期筛查。
一、病原体感染是主因
女性梅毒主要是由苍白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梅毒螺旋体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性接触传播:这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无保护措施的性接触过程中,梅毒螺旋体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无论是异性性接触还是同性性接触,都有可能发生感染。处于性活跃期的女性,若与梅毒患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母婴传播:患有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梅毒。此外,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也可能感染梅毒螺旋体。这对胎儿的健康危害极大,可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出生后患有先天性梅毒相关病症。
其他途径:少数情况下,可通过接触污染的衣物、毛巾、餐具、医疗器械等间接传播,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例如,梅毒患者用过的未经严格消毒的衣物等,健康人接触后,若皮肤有微小破损,就有可能感染梅毒螺旋体。
二、感染后的相关影响及人群差异体现
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女性的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在病程上可分为一期、二期、三期梅毒。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通常发生在外生殖器部位,如大小阴唇、会阴等,为无痛性的溃疡,边界清晰,疮面较清洁。二期梅毒可出现皮肤黏膜损害,如梅毒疹等,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三期梅毒则可累及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造成严重的器质性损害。不同年龄的女性感染梅毒后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年轻女性性活跃,感染后若未及时发现和治疗,病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而中老年女性免疫力相对可能有所下降,感染后身体的耐受和反应也会有其特点。有高危性行为史、有多个性伴侣等特殊生活方式的女性,感染梅毒的风险明显高于生活方式健康、性伴侣固定的女性。对于有梅毒感染风险的女性,应定期进行梅毒筛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