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是一种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病症,病理基础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好发于五十岁左右人群且女性发病率略高,诱因包括软组织退行性变、长期过度活动等,临床表现有阵发性渐加剧疼痛且向颈项上肢扩散、各方向活动受限等,诊断结合病史等,中老年人群需注重肩部保养锻炼保暖,体力劳动者要保持正确姿势避免肩部过度劳累。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病症,其病理基础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好发人群及相关因素
好发年龄:通常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故俗称“五十肩”。
性别差异: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诱发因素:
软组织退行性变,使肩部组织对外力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
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慢性致伤力为主要激发因素;
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可致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治疗不当也可诱发肩周炎。
临床表现
疼痛:初期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
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诊断要点
通常结合病史、典型症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体格检查可见肩关节周围压痛,主动、被动活动均不同程度受限等;影像学检查(如X线、磁共振成像等)可辅助排除其他肩部病变,协助明确诊断。
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中老年人群:需注重肩部保养,避免长期肩部不动,可适当进行肩部功能锻炼,如爬墙运动等,以维持肩关节灵活性;注意肩部保暖,防止受凉诱发疼痛和症状加重。
体力劳动者:工作中应注意保持正确姿势,避免肩部过度劳累,定时进行肩部放松活动,减少慢性致伤力对肩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