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需识别,高危新生儿要常规监测血糖,能进食者首选口服10%葡萄糖溶液,不能经口等情况需静脉输注葡萄糖并注意相关事项,还需查找病因处理,如喂养不足要增加喂养、内分泌疾病要替代治疗、遗传代谢病要筛查治疗,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处理有特殊要点。
一、识别低血糖
1.临床表现:新生儿低血糖可表现为嗜睡、喂养困难、青紫、呼吸暂停、震颤、惊厥等,但也有部分新生儿无明显症状,所以对于高危新生儿需常规监测血糖。高危新生儿包括小于胎龄儿、早产儿、糖尿病母亲婴儿等。
二、处理措施
1.口服葡萄糖:对于能进食的新生儿,首选口服10%葡萄糖溶液,每次2-5ml/kg,每2-3小时一次,以迅速提升血糖水平。
2.静脉输注葡萄糖:
指征:如果新生儿不能经口喂养、低血糖持续或反复发作,需静脉输注葡萄糖。一般采用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速度为4-6mg/(kg·min),根据血糖监测情况调整输注速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
注意事项:静脉输注葡萄糖时要注意输注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引起医源性高血糖等并发症,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三、查找病因并处理
1.喂养不足:对于因喂养不足导致的低血糖,要增加喂养次数和喂养量。对于早产儿,可根据其胃肠道发育情况逐渐增加奶量。
2.内分泌疾病:如果考虑是内分泌疾病引起的低血糖,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的内分泌替代治疗等针对性处理。
3.遗传代谢性疾病:对于怀疑遗传代谢性疾病导致的低血糖,需进行相关遗传代谢病筛查,如氨基酸、有机酸代谢筛查等,根据筛查结果进行相应的代谢治疗等。
四、特殊人群提示
1.早产儿:早产儿由于自身糖原储备少,糖异生功能不完善,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在处理低血糖时要更加密切监测血糖,并且喂养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和奶量,遵循个体化原则。
2.小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也存在糖代谢紊乱的风险,处理低血糖时要综合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和代谢特点,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其营养供给和血糖稳定,促进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