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睾丸癌
睾丸癌是15-35岁男性常见实体肿瘤分精原和非精原等类型全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同地区有差异隐睾等为高危因素患者有睾丸无痛肿大等症状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检测青少年等需关注自身睾丸情况隐睾患者尽早处理有家族倾向者密切关注健康。
一、定义
睾丸癌是发生于男性睾丸的恶性肿瘤,起源于睾丸的生殖细胞,是15-35岁男性最常见的实体肿瘤之一,分为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等主要类型。
二、发病情况
全球范围内睾丸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同地区发病率有差异,在男性恶性肿瘤中相对少见,但在该年龄段男性中较为突出,隐睾患者发生睾丸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睾丸位置者。
三、类型
1.精原细胞瘤:约占睾丸癌的30%-40%,起源于精原细胞,生长相对缓慢,对放疗敏感。
2.非精原细胞瘤:包括胚胎癌、畸胎瘤、绒毛膜上皮癌等多种亚型,往往恶性程度相对较高,部分具有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肿瘤标志物的特点。
四、症状表现
患者常可发现睾丸无痛性肿大、肿块,部分可伴有阴囊沉重感、下腹部疼痛等,少数患者因肿瘤分泌激素可能出现乳房增大等表现。
五、高危因素
隐睾:睾丸未下降至阴囊而停留在腹腔或腹股沟等部位,是明确的高危因素,出生时即发现隐睾者,发生睾丸癌的风险较正常者高10-15倍。
家族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综合征患者发生睾丸癌的风险增加。
六、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了解睾丸大小、质地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可初步判断睾丸内肿块性质,CT、MRI等有助于评估肿瘤转移情况。
3.肿瘤标志物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HCG等标志物水平升高对诊断及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如非精原细胞瘤患者常伴有AFP或HCG异常。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青少年及青壮年男性:需关注自身睾丸情况,定期自查睾丸,若发现异常肿块等及时就医。
隐睾患者:应尽早处理,出生后6个月内未自行下降的隐睾建议手术治疗,降低睾丸癌发生风险。
有家族遗传倾向者:需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必要时进行遗传咨询及定期体检筛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