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面部等部位,皮疹为扁平丘疹,发病机制是HPV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增生,免疫力低下者易感染,可据临床表现诊断,也可皮肤镜辅助,治疗有非药物干预如冷冻、激光及外用药物等,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治疗有各自注意事项。
临床表现
好发人群及部位: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面部、手背及前臂等部位。
皮疹特点:皮疹为扁平隆起的丘疹,一般米粒至黄豆大小,表面光滑,质地较硬,颜色可为正常肤色、淡褐色等,通常呈散在或密集分布,有时可因搔抓而呈线状排列(同形反应)。
发病机制
HPV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进入细胞内复制、增殖,导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从而引起皮肤良性赘生物。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更容易感染发病,比如儿童及青少年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感染HPV引发扁平疣;而有慢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力降低的人群,也是扁平疣的易感人群。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皮肤典型的扁平丘疹形态、好发部位等可初步诊断。
辅助检查:一般不需要特殊辅助检查,必要时可通过皮肤镜检查等进一步辅助诊断,皮肤镜下可观察到扁平疣特有的血管等表现来协助诊断。
治疗相关
非药物干预:对于数目较少的扁平疣,可采用冷冻治疗,利用低温使疣体坏死脱落;也可进行激光治疗,通过激光的能量破坏疣体。对于不宜采用物理治疗的患者,还可尝试外用药物如维A酸乳膏等,但药物治疗起效相对较慢,且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扁平疣时,由于皮肤娇嫩,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更加谨慎。物理治疗如冷冻、激光等应在专业医生操作下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对儿童皮肤造成过度损伤。同时,要注意儿童的心理护理,因为面部等部位的皮疹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心理状态。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患扁平疣后治疗相对复杂,需要在治疗扁平疣的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并且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这类人群感染后病情可能更容易加重或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