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反复受损致固有腺体萎缩且黏膜基层以上固有层有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的慢性胃部疾病,病因包含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药物刺激、自身免疫因素,病理表现为胃镜下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等及病理检查见固有腺体减少、炎性细胞浸润伴纤维组织增生,临床表现有上腹部隐痛等症状,诊断靠胃镜结合病理活检,治疗需针对病因、对症治疗,特殊人群有注意事项且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定义
浅表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反复受损后,出现固有腺体萎缩,且在黏膜基层以上固有层存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的慢性胃部疾病。
二、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Hp)定植于胃黏膜,可引发炎症反应,长期感染易导致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2.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摄入高盐、烟熏、腌制食物等,会损伤胃黏膜,增加患病风险。3.药物刺激: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诱发该病。4.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胃黏膜,也可能导致固有腺体萎缩。
三、病理表现
1.胃镜下表现:可见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黏膜粗糙不平,可有出血点、黏膜变薄及血管显露等。2.病理检查:固有腺体数量减少,固有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伴纤维组织增生。
四、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无明显特异性表现,症状轻重与胃黏膜损伤程度不一定完全一致。
五、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胃镜下观察胃黏膜形态,取组织进行病理分析,以明确固有腺体萎缩及炎症等情况,从而确诊。
六、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若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进行规范的抗Hp治疗。2.对症治疗:对于有消化不良等症状者,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缓解症状。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年人需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用药需谨慎;儿童则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同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日常需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以利于病情控制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