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需饮食上暂禁食后逐步进清淡易消化流食并循序渐进,要保证充足休息依不同人群合理安排,及时补充水分防脱水且不同人群补水有注意,出现剧烈呕吐无法进食进水、频繁异常腹泻、持续高热等情况或特定人群有相关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
一、饮食调整
急性肠胃炎发作时应暂禁食以让胃肠得到休息,一般数小时后可逐步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如米汤、稀粥等,避免摄入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此类食物会刺激胃肠黏膜,加重炎症反应。症状缓解后可过渡至半流食,如软面条、蒸蛋等,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避免高纤维、难消化及重口味食物,保证饮食循序渐进,贴合胃肠恢复进程。
二、充分休息
充足的休息能让身体集中能量用于修复受损胃肠黏膜,促进机体免疫力恢复,有助于肠胃炎快速好转。患者应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减少体力消耗。对于儿童患者,需营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保证其充足睡眠,利于身体恢复;老年人则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因休息不足影响基础疾病与肠胃炎的恢复。
三、及时补水
肠胃炎常伴随呕吐、腹泻,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需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脱水。可饮用淡盐水,其中的钠钾等电解质能补充流失的成分;也可口服补液盐,其成分更科学合理,能有效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儿童患者补水时要注意少量多次喂服,防止一次大量饮水引起呕吐加重不适;老年人补水需关注心脏功能等基础情况,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应根据身体耐受情况适量补充。
四、及时就医指征
若出现剧烈呕吐,无法进食进水,严重影响身体水分及营养补充;频繁腹泻,每日排便次数多达十余次且粪便呈水样、血便等异常情况;发热持续不退,体温超过38.5℃并伴有寒战等,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补充液体、使用药物缓解症状等。儿童患者出现肠胃炎时,若有精神萎靡、囟门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等脱水表现,或腹泻伴有高热、抽搐等情况,应立即就医;老年人若肠胃炎症状伴随心悸、头晕等循环系统异常表现,也需尽快就医,因为老年人基础疾病多,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