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病原菌感染(常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感染途径有脐带结扎不规范、脐带残端被污染及新生儿免疫力低)、脐带护理不当(清洁方式不当损伤皮肤、敷料更换不及时致脐部潮湿)、环境因素影响(卫生环境差使病原菌积聚、接触感染源传染病原菌)。
一、病原菌感染
1.常见病原菌种类:新生儿脐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产褥期母亲的产道等途径污染脐带,而大肠埃希菌常与新生儿出生时接触到的污染环境等因素相关。例如,在一些新生儿分娩环境不洁净的情况下,大肠埃希菌容易侵入脐带残端引发感染。
2.感染途径:一方面,在新生儿脐带结扎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规范,如器械消毒不严格等,会为病原菌侵入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新生儿出生后,脐带残端若被污染,比如被粪便、尿液等污染,病原菌就会在脐部繁殖生长,从而导致脐炎发生。此外,新生儿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也使得病原菌更容易在脐部定植并引发感染。
二、脐带护理不当
1.清洁方式不当:新生儿脐带残端需要适当清洁,但如果清洁时使用的物品不洁或者清洁方法不正确,如过度擦拭等,都可能损伤脐带局部皮肤,为病原菌入侵提供门户。例如,使用了被污染的纱布或棉球擦拭脐带,就容易将外界的病原菌带入脐部引发感染。
2.脐带敷料更换不及时:正常情况下,脐带敷料需要定期更换以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如果更换敷料不及时,脐部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尤其是在夏季,新生儿出汗较多,若脐带敷料被汗液浸湿未及时更换,更易诱发脐炎。
三、环境因素影响
1.卫生环境差:新生儿所处的居住环境如果卫生状况不佳,空气中存在较多的病原菌,就会增加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风险。比如居住环境通风不良、灰尘较多等,都可能使病原菌在脐部周围积聚,进而引发脐炎。
2.接触感染源:如果新生儿接触到患有皮肤感染等疾病的人群,病原菌可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到脐部。例如,家人患有手部皮肤感染,在接触新生儿脐带残端时,就有可能将病原菌传染给新生儿,导致脐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