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炎是脐带残端被细菌侵入繁殖引发的急性感染病,多因断脐操作不规范或出生后护理不当致细菌侵入,局部有发红肿胀脓性分泌物等表现,严重时出现全身症状及引发严重并发症,靠局部症状体征初诊结合血常规等检查,局部用碘伏消毒,严重时遵医嘱用抗感染药,断脐需严格无菌操作,日常勤换尿布保持脐部干燥,新生儿免疫力低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且护理需细致。
一、定义
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脐带残端被细菌侵入、繁殖而引发的急性炎症,是新生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二、病因
多因断脐时操作不规范(如使用不洁器具)或出生后脐带护理不当(如尿液、粪便污染脐带残端等),导致细菌(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侵入脐部引起感染。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脐带残端及其周围皮肤发红、肿胀,可伴有脓性分泌物,分泌物有异味,严重时脐周皮肤出现蜂窝织炎表现。
2.全身表现:病情严重时新生儿可出现发热、拒奶、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若未及时控制感染,可能引发脐周蜂窝织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四、诊断
主要依据脐带局部的红肿、脓性分泌物等典型症状体征进行初步诊断,同时结合血常规等检查评估感染程度及全身情况,以判断有无全身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五、治疗原则
1.局部处理:用碘伏等消毒剂每日清洁、消毒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2.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但需注意避免不规范用药及低龄儿童不合理使用药物。
六、预防措施
1.断脐操作:断脐时务必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断脐器具等均为无菌状态。
2.日常护理:出生后要勤换尿布,避免尿液、粪便污染脐带残端;保持脐部干燥,可适当暴露脐部(在温暖环境下),减少衣物等对脐部的覆盖导致潮湿的情况。
七、特殊人群(新生儿)注意事项
新生儿免疫力相对低下,脐炎易扩散引发严重后果,因此护理时需格外细致。一旦发现脐部有发红、渗液、异味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切勿自行盲目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最大程度保障新生儿健康,避免因护理不当加重脐部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