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感染途径有性传播、母婴传播及皮肤黏膜接触传播,预防可接种相应HPV疫苗、安全性行为、保持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有性生活女性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孕妇发现感染分娩时医生评估产道情况必要时剖宫产,免疫功能低下者应严格避免高危性行为、加强防护并治疗基础疾病定期监测。
一、HPV感染途径
1.性传播:为HPV主要传播途径,包括阴道性交、肛门性交等,与多个性伴侣或感染HPV的性伴侣发生性行为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
2.母婴传播: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接触HPV病毒可导致感染。
3.皮肤黏膜接触传播:虽相对性传播风险较低,但密切皮肤黏膜接触也可能引发感染。
二、预防措施
1.接种HPV疫苗:适龄女性及男性可接种二价、四价或九价HPV疫苗,二价疫苗主要针对HPV16/18型,四价涵盖HPV6/11/16/18型,九价则增加了HPV31/33/45/52/58型,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HPV感染,降低宫颈癌等相关疾病发生风险。
2.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性传播HPV的风险,但不能完全杜绝,仍需减少性伴侣数量。
3.保持个人卫生:日常注意外阴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洁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同时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
4.增强免疫力:通过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摄入)、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维持良好身体状态,有助于机体自身清除HPV。
三、筛查与早期发现
有性生活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如联合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HPV检测。一般建议25岁以上女性每3-5年进行一次TCT+HPV联合检测,若结果异常需进一步行阴道镜及活检等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宫颈病变,早发现、早干预对于降低HPV相关疾病危害至关重要。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期若发现HPV感染,需在分娩时由医生评估产道情况,必要时可考虑剖宫产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同时产后仍需关注自身及新生儿健康监测。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更应严格避免高危性行为,加强个人防护,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提升机体免疫力,定期进行相关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