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需通过询问病史、观察症状、体格检查及必要检查明确病因病情,一般治疗包括去除诱因、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按情况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特殊人群中儿童需注意补液等、老年关注基础病、妊娠期谨慎选药并评估母婴安全性。
一、病情评估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不洁饮食史、药物服用史(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近期应激情况等;观察症状,如是否有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表现;进行体格检查,重点关注上腹部有无压痛等体征;必要时完善血常规、胃镜等检查,以明确急性胃炎的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区分是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还是其他类型的急性胃炎。
二、一般治疗
1.去除诱因:若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引起,应停用相关药物;若是由感染因素导致,需注意隔离防护等防止交叉感染。
2.调整饮食:急性期可短暂禁食,之后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稀粥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冷、过热的食物,让胃肠道得到适当休息并逐步恢复消化功能。
三、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药物,若存在胃酸分泌过多情况,可使用抑酸剂,如质子泵抑制剂(常用药物如奥美拉唑等)来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对于有胃黏膜损伤的患者,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等,保护胃黏膜免受进一步损伤;若有恶心、呕吐症状,可适当使用止吐药物等,但需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合理选用。
四、特殊人群处理
1.儿童患者:需尤其注意补液,防止因呕吐、腹泻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饮食调整需更注重易消化且保证营养供给,药物使用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安全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
2.老年患者:要关注其基础疾病,如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药物使用需考虑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一般治疗中饮食调整要兼顾营养需求与胃肠道耐受情况,病情观察要更加细致,因为老年人对病情变化的反应可能相对不敏感。
3.妊娠期女性:药物选择需谨慎,优先考虑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一般治疗和药物使用都要充分评估对母婴的安全性,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