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其中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能保留膀胱功能需注意术后复发等,膀胱切除术用于肌层浸润性等情况并可选择尿流改道;非手术治疗有膀胱灌注化疗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及注意不良反应,膀胱灌注免疫治疗适用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及注意不良反应;治疗方案需综合患者多因素个体化制定且治疗过程要密切随访。
一、手术治疗
1.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通过尿道插入电切镜切除肿瘤,是早期膀胱癌的常用手术方式,能保留膀胱功能,但需注意术后复发及肿瘤分期的准确评估。对于低级别、单发、表浅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较好,需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决定后续是否需辅助治疗。
2.膀胱切除术: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或保留膀胱复发风险高的患者,需行膀胱切除术。包括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切除膀胱及周围相关组织)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辅助放化疗。术后可根据情况选择尿流改道方式,如回肠膀胱术、原位新膀胱术等,需综合患者身体状况及意愿选择。
二、非手术治疗
1.膀胱灌注化疗:多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预防复发,常用药物有表柔比星、丝裂霉素等,通过将药物灌注入膀胱,直接作用于膀胱黏膜,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需定期进行灌注,且要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膀胱刺激症状等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膀胱黏膜情况。
2.膀胱灌注免疫治疗:如卡介苗(BCG)灌注,适用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和进展风险。但需注意可能出现的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如发热、膀胱炎等,治疗前需评估患者免疫状态及膀胱局部情况。
三、综合治疗及个体化考量
治疗方案需综合患者年龄、身体状况、肿瘤病理分期分级等因素个体化制定。对于老年患者,需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耐受性,选择相对温和且获益较大的治疗方式;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的患者,需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前提下进行治疗,避免治疗对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治疗过程中需密切随访,包括膀胱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