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食物传播(被污染食物未彻底处理致食用后感染)、水传播(被污染水源未消毒饮用致感染)、接触传播(接触污染物品未洗手触摸口鼻致感染,人群密集场所易传播)。
食物传播: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是重要的传播媒介。例如,被污染的蔬菜、水果等,如果在食用前没有经过彻底清洗和适当的烹饪处理(如蔬菜未洗净、水果未去皮就食用,或者烹饪肉类等食物时未熟透,导致痢疾杆菌存活并进入人体),人食用后就可能感染细菌性痢疾。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集体食堂或小餐馆,如果食材的采购、储存或加工过程不符合卫生标准,很容易造成食物污染进而引发多人感染的情况。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食用未经充分清洗的生冷食物,增加了通过食物感染的风险;而对于老年人,由于其消化功能可能相对较弱,一旦感染痢疾杆菌,病情可能相对更严重。
水传播:被痢疾杆菌污染的水源如果未经过安全消毒处理,就会引起传播。比如,在一些农村地区,使用被粪便污染的河水进行灌溉后种植的蔬菜,或者居民直接饮用被污染的井水、河水等。当人们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后,痢疾杆菌就会随着水进入消化道,从而引发感染。在洪涝灾害等特殊情况下,水源容易受到粪便的污染,如果此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水质净化措施,就会导致大规模的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对于生活在水源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的人群,如偏远山区的居民,感染风险相对较高;而对于长期依赖自来水供应的城市居民,如果自来水厂的水源出现污染且净化处理不及时,也可能面临感染风险。
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物品而感染。例如,健康人用手接触了被痢疾患者粪便污染的马桶、门把手、玩具等物品后,没有及时洗手,然后用手触摸自己的口、鼻等部位,痢疾杆菌就会通过口腔或鼻腔进入人体导致感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儿童之间的密切接触较多,如果有一个孩子感染了细菌性痢疾,很容易通过接触传播给其他孩子。对于儿童群体,由于他们的卫生习惯相对较差,自我防护意识较弱,更容易在接触传播中受到感染;而对于医护人员等经常接触患者的人群,如果在护理患者过程中没有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也容易发生接触传播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