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结石分原发性与继发性,病因有尿道狭窄、感染等,按部位分为前尿道与后尿道结石,前尿道有尿道硬结、排尿痛等症状,后尿道有会阴阴囊痛等,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治疗据情况选保守、内镜或手术,儿童因尿道异物需避免异物及时就医,老年人兼顾基础疾病选影响小方案。
一、定义
尿道结石是指在尿道内形成的结石,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尿道结石较少见,多在尿道内原发形成;继发性尿道结石通常是由上尿路或膀胱内的结石排至尿道后停留所致。
二、病因
1.尿道狭窄:尿道狭窄处尿液流速减慢,易导致结石沉积。
2.尿道感染:感染可使尿液成分改变,促进结石形成,同时细菌等可作为结石核心。
3.潴留性囊肿:尿道内潴留性囊肿可使尿液中某些成分沉积形成结石。
4.黏膜损伤:尿道黏膜损伤后,血液、组织碎屑等可成为结石核心。
5.尿道憩室或异物:尿道憩室内易积聚尿液和杂质形成结石,尿道内异物也可成为结石核心。
三、分类
按结石所在部位可分为前尿道结石和后尿道结石,前尿道结石多位于阴茎部尿道,后尿道结石则位于前列腺部尿道或膜部尿道。
四、症状表现
1.前尿道结石:患者可在尿道部位摸到硬结,伴有疼痛,排尿时疼痛加剧,出现排尿困难、点滴状排尿,严重时可有血尿。
2.后尿道结石:患者有会阴、阴囊部疼痛,排尿困难更明显,尿线细,甚至可发生急性尿潴留。
五、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尿道狭窄、感染等病史。
2.体格检查:可触及尿道部位的硬结。
3.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尿道内的结石;X线检查能明确结石的位置、大小等情况。
六、治疗原则
根据结石的大小、部位等选择合适治疗方法,如较小的结石可尝试通过多饮水、排尿等保守方式促进排出;内镜下取石适用于合适部位的结石;对于较大或复杂的结石可能需要手术取石。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尿道结石多因尿道异物引起,需避免尿道异物的存在,发现后应及时就医处理,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创伤性或对儿童损伤小的处理方式。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尿道结石的治疗需兼顾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对其身体状况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密切关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