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HPV是与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相关的亚型可整合宿主细胞基因组致癌变,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及少见的间接接触传播,多数健康人感染后可凭自身免疫1-2年清除病毒,少数持续感染可致宫颈病变,女性需定期宫颈癌筛查,免疫低下人群需加强监测,青少年属高危人群应加强性教育并接种HPV疫苗但不能替代筛查。
一、高危HPV的定义及常见亚型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是指与宫颈癌等恶性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HPV亚型,主要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亚型。这些亚型可通过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干扰细胞正常生长调控机制,从而引发细胞癌变风险。
二、高危HPV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是高危HPV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与性行为活跃人群(如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年龄过小者)感染风险显著相关,性生活开始越早、性伴侣越多,感染高危HPV的几率越高。
2.母婴传播: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感染HPV的产道时可能被感染。
3.间接接触传播:通过接触被HPV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浴盆等)但较为少见。
三、高危HPV感染的转归
多数健康人群感染高危HPV后,可凭借自身免疫系统在1-2年内清除病毒,仅少数人会出现持续高危HPV感染。持续高危HPV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发生的重要诱因,一般持续感染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后,可能逐步进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若未及时干预,进一步发展可能演变为宫颈癌。
四、不同人群感染高危HPV的特点及应对
女性群体:性生活活跃的女性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如HPV检测联合TCT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等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孕妇若感染高危HPV,需密切监测,因可能影响分娩方式选择等。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感染高危HPV后更易出现持续感染,需加强免疫监测及相关医学干预,以降低病变进展风险。
青少年群体:初次性生活年龄较小的青少年属于高危人群,应加强性健康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可通过接种HPV疫苗(如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来预防高危HPV感染,但疫苗接种不能替代定期筛查。